讲好交通安全 守好校园出行路

  
2025-09-04 09:17:00
     

9月开学后,每天上下学,校门口的车流、非机动车的穿行,还有一些在人行道骑行的孩子,稍有疏忽就可能藏着风险。每当对着电脑整理交通事故有关的数据时,我就在思考:如何把安全规则更加详细地讲在开学初、讲在危险发生前,能“面对面”演示给孩子们看,而不只是让他们看看PPT就能懂得“怎么安全过马路、怎么乘车”。我更想让安全意识刻进每一个孩子的脑子里,让他们告诉家长和身边的人,交通安全需时刻记在心间,才能让咱们校园周边的路,真真切切成为安心路、放心路。



“每周或是每月,去分析校园交通事故出现的地点、时间等有关数据,总结事故发生规律。”从重庆交通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了泸州市公安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一大队事故中队工作,这是我接到的第一个重要工作任务。在查看历年的事故数据后发现,每年3月、9月的开学前后,都是校园周边事故凸显的时期,关注孩子出行安全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孩子的平安,更是关乎家庭、社会的重要民生根基与和谐底色,只有摸透事故规律、筑牢安全防线,让交通安全常识“入脑入心”,才能让每一次开学出行都少些风险、多份安心。

近年来,泸州公安交管部门常态化开展“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进校园”宣传活动,得到了学校和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安全的重要性,我和同事们提议让公交车、摩托车驶入校园,将安全头盔性能进行现场实景展示、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车辆盲区,增加活动的趣味感和体验感。

模拟场景的宣传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忠山小学10名小学生佩戴眼罩进入公交车辆内部,另外20多名孩子、家长、教师则隐匿于车辆盲区中,随后在现场交警的引导下,车内学生依次揭开眼罩到驾驶位观察车辆附近是否有人员,再下车实际查看隐匿人员。活动中,学生参与者对我说:“怎么看不见车外的人?”、“有6个人在车头,我怎么只看到1个人”,我知道,他们真正理解到了公交车存在“盲区”的概念,让他们在驾驶人的位置上去思考,安全的理念就更深入、更具体。



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天真和快乐,暑假寒假中,孩子们大多在家长的保护下出行,但上下学的路上,更多的孩子是独自在行走。我记得在江阳西路学校外发生的一次典型事故中,孩子放学途中挣脱奶奶的手飞奔过马路,不慎被公交车撞到数米外,虽然孩子后来得到了救治,但事故本身的危害却并不是孩子受伤而已,奶奶被责怪没有看管好孩子,公交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行驶中没有做到观察和尽量减速,家庭和社会的矛盾随之凸显。我不禁思考,关于校园交通安全的宣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任重道远。

今年开学前,我们已经连续开展了7次进校园的安全宣传,让更多的孩子们明白了作为交通参与者,随时随地关注安全的重要性。活动中,有个三年级的学生笑着对我说:“叔叔,我知道了,爸爸骑摩托车搭载我和妈妈两人很危险,我要回去告诉他。”孩子懂事的摸样,让我看到了活动最真实的效果。

作为四川省公安厅交管总队交通安全宣讲团成员、泸州市“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策划官、泸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一大队交通安全“七进”工作策划者之一,我认为,“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进校园”不只是一堂临时的课,更是为孩子成长筑牢“安全防线”的重要一环。活动让抽象的安全规则变成可感可学的体验,让孩子从“被动听安全”变成“主动护安全”,用“小手牵大手”的连锁效应织密起了校园、家庭、社会联动的安全网。未来,我会把这堂课一直“讲”下去,通过创新实景模拟、互动体验的形式,让每一次进校园的宣传,都成为守护孩子平安上学路的“铠甲”,让校园周边的每一条路,永远是安心、放心的成长之路。

讲述人:林理科(泸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一大队民警)  通讯员:刘晓燕

编辑:夏修露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