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青头潜鸭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抓它是违法的!”9月1日,开学第一天,爱鸟一堂课——成都市爱鸟护鸟进校园“开学第一课”正在成都市锦里小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成都市公安局森林和旅游警察支队联合主办,成都市锦里小学协办。400多名小学生在互动游戏中学习鸟类保护知识,在实践中感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校园里布置的鸟类知识科普展架前围满了好奇的学生,他们认真阅读宣传手册,辨认各种鸟类图片。“这是苍鹭!我在浣花溪见过!”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兴奋地指着展板对同伴说。
知识讲座环节,成铁二院法官助理李鑫倩、薛乾林以身边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用情景提问等方式,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法律法规。
从“为什么不能随意投喂鸟类”到“发现有人捕鸟该如何举报”,从“鸟类对生态平衡的作用”到“破坏栖息地的法律后果”,两位法官助理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生态课堂”,台下学生听得格外认真,不时发出“原来喂小鸟也要讲科学”“捕鸟居然会违法”的惊叹,法治的种子在一次次互动问答中悄然萌芽。
“比起生硬的法条宣讲,一个贴近生活的案例更能让孩子理解‘保护鸟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必须遵守的法律底线。”
“成铁二院作为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的专门法院,始终注重将司法实践与生态普法相结合,此次进校园正是希望通过‘以案释法’,让孩子们从小建立‘敬畏自然、遵守法律’的意识。”薛乾林说道。
互动问答环节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鸟类的生态价值是什么?”“遇到受伤的小鸟该怎么办?”“目前鸟类面临的主要威胁有哪些?”主持人的问题刚抛出,台下学生立刻举起小手,有的甚至站起身争抢回答机会。
“我知道!鸟类能吃害虫,还能传播种子!”“应该联系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不能自己随便养!”孩子们的回答既准确又充满童趣,现场掌声与欢呼声不断。
最受学生欢迎的当属手工实践环节。在老师和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用废旧纸箱、树枝、麻绳等环保材料制作创意鸟巢,有的在鸟巢外侧画上彩色条纹,有的还特意留出“通风口”;另一边,学生们用彩笔在画纸上细心描绘羽毛图案,有的画下成群的候鸟飞过雪山,有的则画出“人类与小鸟和谐共处”的温馨场景。“我要把这个鸟巢挂在小区的树上,让小鸟有个家!”拿着自己制作的鸟巢,学生们一脸自豪。
此次“爱鸟护鸟开学第一课”,是成铁二院探索“司法+生态+教育”融合普法模式的又一次实践。通过搭建“政府主导、司法护航、执法保障、学校落实、家庭参与”的多位一体教育平台,不仅打破了部门间的协作壁垒,形成了生态保护合力,更以“小手拉大手”的传导效应,让生态保护理念从校园延伸至家庭、辐射至社会。
下一步,成铁二院将持续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联合更多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普法活动,鼓励更多市民从“观鸟、识鸟”做起,主动参与鸟类栖息地保护、监督不文明观鸟行为,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全民共识。
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进程中,始终以法治为笔,描绘公园城市生态画卷,用实际行动守护每一片蓝天、每一群飞鸟,让生态之美、法治之光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