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宜宾市司法局积极争取省司法厅、市委政法委的支持和指导,以原创普法IP“宜小法”“法小新”为“灵魂”,在屏山县新市镇建成融合“知识性、教育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广场,让法治从条文走向生活,成功打造基层普法新名片。
规划引领 破局阵地短板
针对新市镇普法阵地缺失、群众学法渠道单一等薄弱点,前期,市司法局组织开展多轮实地调研,协调争取省、市、县专项经费,统筹投入法治阵地项目建设;指导组建“县+镇+专家”联合工作专班,编制《屏山县新市镇法治文化广场实施方案》,一体调度,分区布局,仅用半年完成镇级法治文化阵地项目建设。
阵地融合 诠释普法惠民
阵地建设以新市镇二龙口广场为背景,设置“静态学习区、互动体验带、智慧普法窗”三区,嵌入“普法宣传栏”“法律在身边”“法律知识连连看”“法治浮雕”“法治人物志”“法治长廊”“法治步道”七大板块,为群众提供“知识性+教育性+文化性+趣味性+观光性”的法治景观互动空间。阵地建设侧重“懂法”内容表达,借助“法律在身边”互动体验翻转装置,以图文形式呈现真实的四十个纠纷案例,让群众从“身边事”解“法中理”。依托数字技术与户外大屏,户外广场可实现普法创意宣传片全天候播放,群众可实时参与法治知识趣味打卡问答,实现由“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群众也在新奇有趣的普法叙事浸润中体会法治的价值与意义。
资源联动 放大法治声道
开发原创基层公益普法IP“法小新”同市级公益普法IP“宜小法”共同参与案例演绎和法理解读,以IP人格化增强法治文化亲和力,实现“硬法条软表达”。阵地广场随处可见“普法”二维码,一码一部门,一码一部法,扫码即可获取对应部门法律全文,实现全镇群众“广场休闲+掌上学法”双覆盖。连通市级普法资源与县级司法数据库,为“户外大屏”“法律在身边”“法律知识连连看”稳定提供20条创意短片和100余个案例支撑,管理后台也及时对案例题库实现远程更新补充。
新市镇法治文化广场的建成,成功将法治文化植入山水、融入生活、链入网络,探索出“看得见法、用得到法、信得过法” 的基层普法新路径,让法治理念根植基层,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