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从2023年成都大运会场馆内穿梭忙碌的“安保尖兵”,到2025年世运会宣传阵线上伏案疾书的“执笔人”,入警五年的成都金牛公安民警陈嵩,在两场国际盛会的时空交错中,完成了从实战执行者到宣传赋能者的成长蜕变,用专业与热血为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注入青年公安力量。
2023年,作为中国西部首次举办的世界级综合性体育赛事的成都大运会,成为陈嵩职业生涯的“练兵场”。彼时刚入职不满两年的他,便被紧急抽调到金牛分局大运安保专班,后来更肩负起城北体育馆安保副经理的重任,协助管理场馆日常安保工作。对这位98后新警而言,这不仅是岗位的挑战,更是理论对接实践的关键淬炼。
“场馆有多少出入口、铁马怎么摆、人员路线怎么走,甚至周边小区数量、高楼高度,都得烂熟于心。”陈嵩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摸清安保细节,他摸索出“脚步丈量法”,每天绕着城北体育馆反复巡查,手机步数日均突破三万。同事总笑他“经验不够,脚步来凑”,可正是这最“笨”的办法,让他精准发现多个细微隐患,筑牢场馆安全防线。
工作中的陈嵩,既有年轻人的冲劲,更有不服输的 “犟脾气”。2023年6月,他在巡馆时发现场馆一扇大门的双层钢化玻璃被硬物击碎,疑似遭弹弓恶意破坏。他第一时间联动荷花池派出所办案民警,凭借细致的现场勘察线索和高效协作,仅用四小时就将涉案嫌疑人抓获归案,及时消除安全风险。在大运会筹备阶段,他还联合金牛区消防大队、荷花池街道、住建局,对武术场馆周边核心区域的商铺和居民区逐门逐户排查安全隐患。面对21家存在消防器材过期等问题的商铺,他反复上门劝导,撂下“明天还要来检查”的狠话,最终推动所有商铺完成整改,不留一丝安全死角。
11天的赛事期间,城北体育馆作为大运会首金诞生地,吸引着全球目光。陈嵩和团队坚守217个日夜,反复完善安保方案、规划人员流向、开展应急演练,最终实现1.3万余名观众有序观赛、场馆安全零事故的目标。“万无一失、绝对安全”,这不仅是他对工作的承诺,更是对“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生动回应。
2025年世运会到来,陈嵩再次回到熟悉的城北体育馆,却换上了全新“战袍”—— 他从台前的安保执行者,转变为幕后的宣传记录者,以文字为笔、镜头为枪,讲述安保一线的动人故事。
大运会的安保经验让他深知,好的宣传素材藏在细节里。他随身携带的“安保手账”上,密密麻麻记录着16次踏勘轨迹、3次突发处置经过和12条工作优化建议,这些用脚步丈量、用汗水书写的内容,成为他采写稿件的鲜活素材。为了捕捉民辅警最真实的工作状态,他跟着执勤人员一起巡逻,在烈日下记录他们挺拔的身影,在深夜里定格他们坚守的目光;为了让报道更有温度,他耐心倾听每位民警的故事,把枯燥的安保流程转化为生动的文字。
他采写的稿件先后登上央级媒体1篇、省市各级媒体 21篇、分局宣传平台25篇,让世运安保背后的 “金牛力量” 被更多人看见。有同事问他,从忙碌的一线转到伏案写作的幕后,会不会觉得枯燥?他笑着回答:“不管在哪个岗位,能为盛会平安出力,都是值得的。”
从大运会安保方案里的每一个字符,到世运会宣传稿中的每一段文字;从场馆内奔波的脚步,到书桌前敲击键盘的手指,陈嵩始终坚守着公安民警的初心与使命。当世运会圣火缓缓熄灭,最后一位运动员离场,他望着胸前的警徽,心中满是坚定—— 这枚承载着两场盛会荣光的警徽,不仅闪耀着台前坚守的光芒,更镌刻着幕后担当的重量。这位青年民警,正以青春为墨,在平安中国的画卷上,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公安干警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