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青白江区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标的额上百万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承办法官精准平衡双方利益诉求,圆满促成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实现案结事了。
2023年12月,原告A公司与被告B公司签订充电站施工合同,约定工程总价款100余万元,并明确竣工期限及逾期违约金条款。工程竣工后,B公司以A公司逾期完工68天为由拒付剩余30余万元工程款。A公司就欠付工程款诉至法院,B公司也拟提起反诉索赔23万余元。
案件审理中,承办法官发现双方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违约责任的认定与损失核算方面。为破解僵局,法官采取“背靠背调解+损失核算”的方法,引导B公司详细梳理因工期延误产生的实际损失,同时组织双方对照合同条款逐项核算违约金。经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即扣除A公司应支付的8万元逾期完工违约金后,B公司支付剩余工程款,并自愿撤回反诉。本案的成功调解,既彰显了契约精神的严肃性,也体现了司法对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法官通过精准把握争议焦点、创新调解方法,有效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推动案件矛盾实质性化解,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生动实践。
下一步,青白江法院将持续聚焦企业司法需求,不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司法服务,持续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石。
(李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