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档】
王建洪,男,2000年7月出生,2018年加入公安辅警队伍,现任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区分局西城派出所辅警中队副中队长。七年的从警生涯中,三次荣获“个人五等奖”、两次年度“优秀辅警”称号,深受辖区群众和单位领导、同事“好评”。
王建洪前往辖区商铺检查灭火器有效期
18岁入警,7年坚守,2500多个日夜的默默付出……王建洪,一名普通的“00后”辅警,用脚步丈量辖区每一寸土地,用行动诠释“藏蓝青春”的责任与担当。从初出茅庐的“小屁孩”到群众信赖的好同志,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所以我毕业后就加入了警察队伍”他说。
淬炼成长
从“菜鸟”到业务尖兵
雨夜出击,帮川农学子找回遗失手机
西城派出所,管辖面积20.83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0万余人,治安管理压力大。2018年,18岁的王建洪初入警营,面对陌生的业务和繁重的工作,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笨鸟先飞”。
白天跟着师傅出警,晚上挑灯学习法律知识;遇到不懂的,就追着师傅、同事请教。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协助办案的要点和调解的技巧。很快,这个“小年轻”成了所里的业务能手,无论是接处警、参与纠纷调解还是案侦协助,他都能独当一面。
“有人吗?”4月19日雨夜,一阵呼喊声伴随着脚步声由远及近,正在西城派出所值班的王建洪立马来了精神,出了值班室一看,一名年轻男子神色焦急地往这边走来。经过询问后得知,该男子是川农大的一名学生,今天回学校时不慎将手机遗失,这才来到派出所报警寻求帮助。王建洪详细了解情况后,一帧一帧的翻看着监控录像,但夜色已深,外加还下着濛濛细雨,实在看不清手机是在哪丢的。王建洪便和他一起前往手机遗落路段寻找,最终经过40余分钟的寻找后,在路边的水沟找到了该名同学的手机。
像这样的事情,王建洪经历了很多次,当遗失物品找回时,失主脸上浮现的笑容,一直是他的动力源泉……“干这行,光有热情不够,还得不断锤炼‘火眼金睛’。”王建洪说。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逐渐成长为该所辅警中队的副中队长。
心系群众
织就社区反诈“防护网”
“走村入户”宣讲防电诈知识
2025年,电信诈骗案件高发,看着群众辛苦攒下的钱被骗走,王建洪坐不住了。“必须把反诈宣传做到群众心坎里!”他主动请缨,带领队员深入社区、学校、街道,开展“地毯式”反诈宣传。
针对辖区居民白天上班务工等情况,他就采取“错时走访法”,利用午休、晚饭或周末等时间段上门;老年人理解能力弱,他就一遍遍用方言讲解案例。今年以来,他共走访了群众200余户500余人次。期间,成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余起,共发放宣传单500余份。通过面对面、电话劝阻潜在受害人50人次,及时为群众挽损十万余元。这些努力不仅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提升了警队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也守护住了群众的“钱袋子”。
“这个小同志讲得可明白了,我们听得进去!”社区居民王大爷竖起大拇指对记者说道。这份认可,让王建洪更加坚定了“用脚步守护平安”的信念。
生死救援
危难时刻彰显警察担当
今年5月的一个傍晚,暴雨如注。西城派出所接到辖区一妇女群众报警:自己丈夫携带农药离家,扬言自杀。王建洪和同事立刻分组行动,一组调取监控,一组走访其丈夫可能经过的道路周边群众。经过大量调查,终于发现男子出走踪迹,并沿途查找至周公山森林公园。
这是一场与生命赛跑的紧急救援,夜晚的周公山森林公园山高林密、寒冷幽深,能见度不足五米,加之大雨倾泻、山路泥泞,为救援带来了极大困难。
风雨裹挟着树枝拍打在王建洪和同事脸上,但他们丝毫不言放弃。手电光束在雨帘中虽然微弱但坚强有力,大家的呼喊声不断被雷声吞噬……“发现脚印了”,王建洪在山腰岔路口高兴的喊道。顺着脚印一路查找,然而脚印却在断崖边戛然而止。
此时对讲机另一组传来消息“无人机热成像显示西北方有生命特征”,于是王建洪和同事立刻向目标区域合拢。凌晨1时许,在半山腰一处陡坡下,王建洪手脚并用滑下60度的斜坡,终于发现蜷缩在岩石缝隙中的出走男子,此时他已浑身湿透,左腿被树枝划伤,意识已经有些模糊。
“别放弃,抓紧我的手!”王建洪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用救援绳系住他的腰部,在同事帮助下一点点将他托上安全地带。直到男子被送上救护车,王建洪才察觉自己的制服早已被树枝划破,满身泥浆。经检查,该男子因情绪崩溃和低温导致虚脱,所幸脱离了生命危险。
“危难时刻,必须站在群众前面。”这句话,他从未忘记。
7年时光让王建洪的青春与警营紧紧相连。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付出的身影。从青涩少年到业务骨干,他用行动证明:辅警虽“辅”,责任不“轻”。
在雨城区的街巷里,那抹藏蓝依然闪烁。王建洪的故事,是无数基层辅警的缩影——他们用平凡铸就平安,用青春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