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个二维码 三天解决问题——金牛区法院在全市率先成立助企工作室

  
2025-08-20 16:22:04
     

郭雅丽 蒲均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没想到扫个二维码,三天就解决问题了!”近日,某工程公司总经理周明(化名)拿着刚签好的和解协议,看着恢复运转的公司大厅长舒了一口气。阳光透过玻璃幕墙照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明亮的光斑,仿佛驱散了多日来笼罩在公司的阴霾。

这一切,得益于金牛区法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的助企工作室。记者了解到,该院以“助企工作室”为平台,全面统筹协调全院司法助企工作,畅通线上线下企业司法需求反映渠道,在区综治中心、天回法庭、诉讼服务中心打造“助企工作室(站、专窗)”实体窗口,线上研究发布“法沃金商助企二维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全面织牢助企“服务网”。工作室实行“专窗受理+专人督办+专业反馈”全闭环服务模式,从源头防控、诉讼指引、联动解纷、维权救治、司法释明、法治宣传六个维度,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司法服务。

因工致残 赔偿款迟迟不兑现

这起纠纷的源头要从 2022年说起,某劳务公司因劳动争议纠纷需向因工致残的当事人杜飞(化名)支付109万元赔偿款。当年8月,西安市某区人民法院根据杜飞的申请作出执行裁定,并向某工程公司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冻结了被执行人劳务公司在该工程公司的应收工程款109万元。然而,该劳务公司在工程公司的应收债权,此前已被杭州两家法院冻结,加之双方之间的建设工程合同尚未结算,导致109万元赔偿款迟迟无法兑现。

时间来到2025年3月,杜飞与张城(化名)等人滞留在工程公司的一楼大厅维权,他们的到来,彻底打乱了公司的正常经营办公秩序,员工进出受阻,客户来访只能绕道,公司上下都被这股压抑的气氛笼罩着。工作人员多次好言相劝,可杜飞和张城等人不为所动。无奈之下,工程公司只能向法院提起排除妨害纠纷诉讼,要求判令杜飞、张城立即停止侵害,搬离公司经营场所,并赔偿因非法滞留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2万余元。

引来转机  三步策略庭外和解

4月,在提起诉讼的同时,工程公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通过金牛法院助企工作室的二维码,在线上提交了“联动解纷”需求。按下提交键的那一刻,周明心里还没底,不知道这小小的二维码能否带来转机。

金牛法院助企工作室接单后,立即指派天回法庭法官蒲均团队负责处理这起纠纷。团队迅速对工程公司的联动解纷需求及相关案件情况展开了细致的分析研判,厘清案件脉络后决定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向杜飞与张城等劳动者释明涉案债权存在法定清偿顺序限制,“案涉的第三方债权金额目前还没确定,而且这笔债权还存在其他法院的在先冻结,按照法律规定,工程公司确实没办法直接支付款项给你们。”第二步,协调工程公司理性应对,向公司详细解释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法律上的限制。第三步,紧急联系西安市某区人民法院交流案件细节,根据案件客观情况,提出逐步解决问题的化解方案指引。

在多次沟通协商后,最终双方达成庭外和解协议。杜某等人自愿离开工程公司办公场所,工程公司也同意撤诉结案。看着这来之不易的结果,周明感慨道“助企工作室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全市首家 以司法为企业撑腰

为深入贯彻市委、区委“立园满园”“进解优促”行动部署,金牛法院于2025年4月2日成立全市首家助企工作室。企业通过扫码即可提交解纷需求或法律咨询,实现诉求直达、快速响应,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此次高效解纷是金牛法院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的生动实践,既保障了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也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阳光依旧明媚,工程公司里忙碌的键盘敲击声、往来业务联络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未来,助企工作室将继续以司法之力为企业“撑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