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一周内5人被骗88.4万!这些诈骗套路务必警惕

  
2025-08-18 17:52:31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唐万贵

记者18日从西昌市反诈中心获悉,7月29日至8月4日,短短7天时间,西昌市连续发生5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总损失金额高达88.4万元。

据了解,从北城街道的1.8万元刷单返利骗局,到长安街道39.3万元的“公检法”诈骗,不同类型的诈骗手段让受害者防不胜防。西昌警方在发布案例时痛心呼吁“求求你们别再上当了”,同时通过具体案情拆解诈骗套路,为市民敲响警钟。

此次高发的诈骗案件中,投资类诈骗成为“重灾区”。7月,东城街道的曹某在微信上添加了一名陌生好友,对方以“包赚不赔”为诱饵,声称能带领其投资炒股。在对方的不断鼓动下,曹某对“高收益”深信不疑,按照要求在指定平台充值,可当她准备提现时,却发现平台APP不仅无法打开,此前热情的“带投导师”也彻底失联,此时她已被骗12.3万元。无独有偶,川兴镇的汤某在8月收到陌生微信信息,对方同样以“炒股盈利”为噱头,推荐了一个投资平台。在客服的一步步指引下,汤某先后转账14次,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直到平台突然无法登录,他才意识到自己落入了诈骗陷阱,累计损失28.5万元。

除了投资类诈骗,冒充客服和“公检法”的骗局也让市民蒙受重大损失。北城街道的李某在7月接到一通自称“抖音客服”的电话,对方告知其“若不取消会员,每月将扣800元且连续扣三年”。恐慌之下,李某按照对方要求下载APP并开启会议模式,手机黑屏两分钟后,虽然看到了“解除会员”的提示,却很快收到了银行卡资金被转走的短信,6.5万元瞬间“蒸发”。更令人揪心的是长安街道的周某,8月她接到一名自称“重庆市公安局工作人员”的来电,对方以“资金需转入安全账号”为由,不仅让她转账,还诱导其通过支付宝购买黄金并寄到指定地址。等周某照做后再也无法联系上对方时,39.3万元已难以追回。

值得注意的是,刷单返利类诈骗虽单次损失金额相对较低,却依然有市民中招。北城街道的肖某7月在淘宝上认识一名网友,对方推荐了一个“拼团做任务获返利”的网址。肖某在该APP客服的提示下,通过二维码分三笔支付款项,本以为能拿到返利,最终却发现被骗1.8万元,所谓的“返利”不过是诈骗分子画的大饼。

面对高发的诈骗案件,西昌警方进一步加大反诈工作力度。在此期间,公安机关精准预警劝阻195人,西昌“金钟罩”联防平台精准预警劝阻168人,市反诈中心精准预警劝阻195人,反诈猎人精准预警劝阻245人,成功避免了更多市民财产受损。同时,警方也梳理出了诈骗分子的典型作案流程:先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抖音等渠道散播诈骗信息,添加市民为好友,引诱其掉入陷阱;接着以“高收益投资”“取消会员”等名义,让市民安装注册虚假投资APP,甚至诱导到银行取现交给陌生人,用“注资成功”“投资获利”的假象迷惑受害者;最后抓住受害者想获利、提现的急切心理,以“数据错误”“账户冻结”等借口,要求交纳保证金,骗其反复加大投资。

“如果你在社交平台结识‘贵人’,并在其指导下投资理财;如果陌生推荐的APP显示投资回报率极高;如果提现时被要求交保证金解冻账户……那么你很可能正在遭遇诈骗!”西昌公安特别提醒,市民要牢记“九个不要”:不要接听陌生电话、不要理会垃圾短信、不要添加陌生好友、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安装推荐软件、不要听信投资鬼话、不要参与充值返利、不要共享手机界面、不要泄露银行密码。

一旦遇到陌生人提出转款、投递现金黄金,或要求见面取现金等情况,务必第一时间拨打反诈专线96110咨询,或直接报警止损。西昌警方表示,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虽不断翻新,但核心都是利用市民的贪念和恐慌心理。只要保持警惕、不贪小利、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就能有效避免落入诈骗圈套,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