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培:盛会安保中淬炼成长的青春力量

  
2025-08-18 16:22:32
     

从大运会专项工作的“执笔绘安者”,到世运会一线实战的“安保尖兵”,他在两场盛会的时空交叠中,完成了专业能力的淬火与跃升,也书写了青年民警护航成都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成长注脚。

大运筑基:笔墨铸剑

成都大运会是中国西部和成都第一次举办世界级综合性体育赛事。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专业(大型活动安保研究方向)的毛培,作为成都新津公安前期抽调警力,全程参与大运会专项专班工作。初入警营即担此重任,对他而言,是理论首次对接实践的淬炼,更是安保能力的筑基起点。




面对千头万绪的安保需求和复杂的场馆环境,如何制定一份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工作总体方案?初入专班,虽有专业积累,面对如此宏大的实战任务,毛培既感兴奋,也存忐忑。

“这一段还需要替换一下,要让一线执勤警力能精准把握执行要点。”首次参与专项总体方案撰写时,精练、严谨、细致的文风要求,让他经历了多次打磨。

前辈的严苛要求让他明白:安保方案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经得起实战检验的作战指南。此后,他系统研习公文写作规范,深入钻研部省市三级安保指导文件,在流程设计、风险评估、力量部署等核心环节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确保方案既契合政策导向,又具备扎实的落地性。

300余篇各类方案公文、60多份函件清单周报、15次专项会议材料、50余件省市督办事项——这些数字背后,是键盘上不眠不休的敲击,更是理论火花与实践沃土碰撞的印记。

当大运会开幕式焰火在夜空绽放出“太阳神鸟”,毛培身处指挥中心,望着大屏幕上井然有序的安保态势,方案中的文字已化为坚实的防线。这,正是他从学术殿堂走向实战沙场的筑基见证。

世运实战:一线砺刃

如果说大运会的工作是以笔墨铸剑,那么世运会的战场,对毛培而言便是亮剑实战的检验场。

抽调到世运村B区警务站后,他全身心投入安保措施的实战执行。安保蓝图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需要他用脚步丈量,用智慧解读,更要用行动在实战中检验。

紧贴实战的演练如火如荼。“报告指挥部,警力已到位,正按预案处置……”此刻,作为值班组主处置手,毛培正沉着应对一起模拟的救助警情。他指令清晰,呼叫果断,队员行动迅捷到位。

“多看、多听、多观察”的巡逻要诀,在毛培的记录本上已然化作不可或缺的“作战地图”。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星标、箭头与批注,——这远非简单路线图,而是他用脚步丈量、汗水勾勒的实战安保脉络。

实践是唯一的检验标准。“Sir, may I help you?” 世运村内,巡逻中的毛培敏锐发现一位外籍运动员状态异常——对方满头大汗、咳嗽不止。俯身询问得知,这位运动员登机前已感不适。毛培毫不迟疑,立即联系指挥部呼叫医疗支援,迅速将其护送至医务室接受救治。

此时,他不再是方案的制定者,而是坚定的执行者、严格的检验者、持续的优化者。136次巡逻轨迹、2次突发处置、8条优化建议的“安保手账”,正无声诉说着这位青年民警在一线淬火成钢的历程。

从幕后到台前,以专业护航荣耀

两场盛会,不同岗位,同一守护:从大运会方案里的字符,到世运村街巷间的脚印,毛培以行动诠释了安保工作“谋”与“行”的辩证统一。


当世运会的圣火缓缓熄灭,当最后一位运动员离场,当最后一面国旗降下,喧嚣归于平静,责任却刻入警徽。此刻,成都的夜风拂过世运村B区东楼的世运会会徽,也拂过这个28岁民警臂章上的金盾。

他知道,这枚承载着两次盛会荣光的警徽,将永远闪耀着专业与热血交织的光芒——正如成都这座城市从“大运之城”到“世运之都”的蜕变,总有人正以青春为笔,在平安中国的画卷上续写新的传奇。而他,正是这万千青春力量中,一个从键盘字符跃动到一线警徽闪耀的光点,他的成长足迹,深深烙印在盛会安保的坚实基座上,也汇入了成都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澎湃洪流之中。

(张先洪 古柯君)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