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公安做实亥时警务 护航“夜间经济”

  
2025-08-18 15:34:01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棕贤

随着“夜间经济”持续火爆,雅安市公安局名山区分局结合区域实际,紧扣“亥时警务”要求,创新夜间警务“4+4”模式,即统筹派出所、巡警、机关民警、 茶源义警四方警务力量,聚焦夜娱、夜购、夜食等多类夜间经济场景,常态化开展“四联”巡防活动,实现“打击防范双提升、警情发案双下降”的目标,营造出百姓看着放心、玩得安心、买得称心的平安“夜经济”环境。2025年以来,全区夜间警情总体下降1.1%,八类敏感案事件、伤害案件零发案,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优化巡控体系

营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夜平安氛围

针对警情特点,积极盘活四方警务力量,采取“公安+商铺” 联勤模式,有效提高“夜间经济”区域管事率。一是突出精准策,做实“防控网”。积极组织专班多次深入“甘露坊”步行街、茶马古城、玉林夜市等夜市实地踏勘,并针对辖区空间布局、警情发案、群众需求等数据变量开展分析研判, 研究部署了“夜间经济”巡防体系,按照治安等级灵活匹配警力 和“亥时警务”,落实与派出所“7×24”警务呼应联动等措施,有效提升对辖区夜间治安形势的掌控能力,为个体商户打造安全的经营环境。二是突出重点部位,做细“防控网”。辖区“甘露坊”步行街是名山区新兴的商业街区,也是夜经济最活跃的片区之一,辖区娱乐场所8家、酒吧10家、夜市点2个、宵夜摊点50余家、茶企332家。依托“世界茶都”社区警务室,组织义警队伍,日均投入联勤力量20余人次,打造一批集应急处突、治安防范、便民服务、法制(反诈、禁毒等)宣传为一体的“平安前哨”,实施网格化布警、叠加式巡逻,变“上街巡逻”为“驻街执勤”,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警察就在眼前、平安就在身边”。三是突出整合力量,做优“防控网”。构建完善大联勤格局,积极与商圈夜市管理部门联系对接,建立健全“公安+义警+商铺联防员”模式,组建联防联动微信群,搭建信息互通平台,建立严密安保措施,不断深化公安保安联勤联动模式,对商圈安保人员及商铺工作人员开展技能、法制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同时,联动保安公司、住建等部门,探索优化商铺一键报警,同步专门人员24小时监控巡防,尽力将各类矛头隐患发现在未然,处置在萌芽,化解在源头,确保夜市秩序平稳有序。


立足主责主业

保障“发案少、秩序好”的夜经济安宁

为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铁腕整治社会治安乱象,攻坚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分局迅速响应上级部署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持续开展集中清查行动。一是坚持防范为先,强化治安管控。在常态化布置街面动态巡处力量的基础上,针对商圈、城市综合体、广场等夜间活动最频繁区域,在夜间重点时间段叠加部署步巡、车巡、无人机巡等多元化巡控力量,确保百姓夜间求助“有呼必应”。因为良好的治安管理,“甘露坊”步行街区成为名山区夜间消费区的首个“零发案区”。二是坚持打击为要,净化营商环境。以护航辖区经济建设为重点,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特别是加大对虚开骗税、 假冒伪劣、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违法犯 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全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夜间营商环境。同时,开展夜间毒驾、酒驾、飙车炸街等违法查处,营造安全文明环境,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5万余起。三是坚持服务为基,优化务实举措。以服务夜间经济为落脚点,融合治安防控、矛盾排查、


救助群众等职能,采用驻点办公和巡查办公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将警务服务触角前移至商圈腹地。在深入走访、广泛调研、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名山分局便民利民服务十条措施》,在城区彩虹路、沿江中路、滨河中路、虎啸桥路集中就餐时间推行“错时停”、轻微违法首次免罚等措施,努力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服务,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强化风险管控

维护“可控制、可持续”的夜生活秩序

通过创新夜间“地摊警务”模式,有效盘活了夜间警力,帮助群众达300余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次,向市民发放电信诈骗和禁毒知识宣传等资料7000余份,接受百姓法律法规咨询达900余人次。一是做实智慧安防,提高预警能力。进一步提优“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和“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加强前端点位建设,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将辖区各商圈、广场附近的近500路监控摄像机接入到公安监控平台,逐步形成以大数据智能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公安”,不断提升在侦查破案、服务民生、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实战应用效能。二是完善快反体系,实现秒级响应。紧紧围绕“1、3、5”分钟快速反应工作机制,落实常态“武警+巡警”巡逻巡防,开展“步巡、车巡、视频巡、警犬巡、无人机巡”五位一体巡防。同时,在人流量大的商圈、城市综合体、街面广场等搭建5个平安驿站,形成若干个群防群治支援点,最大限度缩小出警半径,提升出警速度。以网格化警务模式为依托,扩大执勤警力就近治安辐射范围,落实“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切实提高见警率,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2025年,快速处置街面警情200余起,接到群众求助100余人次,抓获逃犯6人。三是深入摸排管控,筑牢防控防线。 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敲门行动”等活动,组织民警主动走访夜市商户,加强与管理部门间商业活动沟通联系,提供面对面、点对点的服务,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指导商业活动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切实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 态。同时,组织民警辅警、茶源义警,发动社区志愿者,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及时发布安全警示信息,提高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安全防范能力。2025年来,通过各类走访,发现纠纷苗头120余起,成功化解在前。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