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师徒:以责任守护赛事精彩,用奉献点亮世运之光

  
2025-08-15 17:25:35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警营中的“师徒”不仅要传授着技能与经验,传递着关怀与力量,更要传承责任与担当。在成都世运会的安保舞台上,有几对师徒齐心协力,用坚守擦亮平安底色,以行动护航青春梦想。

林佳+肖帆:“一切正常”就是最好的问候

晨曦初现时,成都世运会主场馆的安检通道已亮起工作灯。肖帆手持探针,开始新一天的场地安检工作。与此同时,师父林佳的身影正穿梭在场馆周边的街巷间,为无人机管控宣传奔波。虽岗位不同,却共同编织着世运会的安全网络。


探针划破晨雾,金属探测仪发出规律的蜂鸣。每个刀具的收缴、每瓶液体的检查,都是对“安全无小事"的最佳诠释。面对汹涌的人流,肖帆始终保持高度专注——热情的观众们理应获得最安心的观赛体验。在工作中,有位外国运动员携带了违禁物品,通过翻译沟通后,运动员主动配合处理并竖起大拇指。这样的理解,让重复的安检工作有了温度。

师父的战场在更广阔的空域,“无人机管控比想象中复杂”,师父林佳在微信聊天中说道。除了常规宣传,他制作了中英文对照的“禁飞提示卡”,甚至说服资深飞手成为义务宣传员。有次发现可疑飞行器,林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最终查明是媒体误操作,这场虚惊让管控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

赛事期间,师徒二人形成独特的“时空接力”:当肖帆结束早班安检时,林佳正开始午间巡查;深夜林佳汇报完空域情况,肖帆又将迎接次日首班观众。对讲机里简短的“一切正常”,就是最好的问候。开幕式那晚,当烟花绽放时,师徒二人各自坚守岗位,用专业守护这份璀璨。


“看,这就是责任的分量。”林佳指着监控屏幕上的人流对肖帆说。从大运会到世运会,肖帆逐渐明白:安检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对城市形象的守护。

周凌+许芳芳:安检不是“看包”是“拆弹”

八月,成都暑热蒸腾。西博城15号厅安检通道内,民警许芳芳正在执行世运会第二次全要素演练安保勤务。玻璃幕墙上"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的标语熠熠生辉,身前是即将迎来全球宾客的安检通道。

不远处,她的师父周凌正在第15网格区进行当天的第三次巡逻,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重点区域和时段——这是师徒二人继大运会后,再度携手护航国际赛事。


数天前,当得知被分配至安检岗位时,许芳芳曾半开玩笑地问:"师父,我们是不是就负责'看包'?""安检不是'看包'是'拆弹'!"师父周凌正色道,"多发现一个违禁品,场馆就少一分风险。你的职责是让危险止步场外。"此后,许芳芳总是提前半小时到岗,反复练习手持安检仪操作,熟记违禁品特征。演练结束,许芳芳看到了周凌的工作笔记,"师父,这也太细了吧?"周凌没说话,只是翻开手机相册——那是她参与过的各大安保任务现场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8月7日,世运会开幕式当晚,主场馆安检通道前人流如潮。X光机、金属探测仪、防爆犬严阵以待。突然,许芳芳的手持安检仪发出警报——一名观众口袋里装有管状物品且拒绝取出。她立即启动预案,疏散人群,防爆小组迅速介入。最终确认是一支构造特殊的电子烟,虽非危险品,但极易误判。事后,得知此事的师父周凌难得一笑:“你合格了!”


望着渐暗的场馆灯火,许芳芳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平凡中的坚守”——汗湿的衣领、磨茧的虎口、面对抱怨仍笔挺的脊背,都是无声的誓言。盛会的绚烂之下,是无数警营师徒用专业筑起的无形屏障。

龙巨泉+方正:两届赛事的默契在疏导盘查中沉淀

世运会场馆外,晨光熹微中,方正和师父龙巨泉开始了新一天的排查工作。师父步伐稳健,目光如炬地扫视每个角落,将多年经验化作无声指引;方正紧握汗湿的巡逻路线图,挺拔的身姿透着锐气,时刻谨记师父"人多更要盯细节"的叮嘱。


在场馆外围,方正手持探针按照"轻插慢提"的要领探查草坪,全神贯注感受土壤下方的细微变化。探雷器在手中平稳移动,熟悉的蜂鸣声里,方正把大运会积累的"仔细辨别"经验融入每个动作,不放过任何可疑信号,为场馆筑起第一道安全屏障。

正午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进场馆,方正逐排检查套着白布套的座椅。俯身细致触摸时,特别关注带弧度靠背的底部螺丝孔等隐蔽部位。发现布套下有硬物凸起时,方正规范娴熟地掀开检查。完成全部排查后,汗水早已浸透制服后背。师父递来冰水:"这次世运会场馆更大,任务更重了!"望着高悬的赛事会旗,方正忽然懂得了这份忙碌的分量。

夜幕降临,转运公交车队依次到站。方正蹲身用伸缩臂镜仔细探查车底底盘,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师父手持强光手电绕车巡查。两道身影默契配合,在灯光下构筑起平安的防线。

从晨曦到星夜,两届赛事的默契在疏导盘查中沉淀,经验在传承中扎根。方正用专业和严谨为世运会筑起安全屏障,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守护平安的庄严承诺。

甘露+俞倩和:一起努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漂亮

八月正值酷暑,随着世运会的临近,新入警的俞倩和师父甘露工作也越发繁忙。徒弟在世运村的入口负责安检,师父在几十公里外的成都天府新区进行开幕式演练。在结束了几个小时的安检工作后,俞倩的手机响了,“最近天气炎热,要注意防暑呀!给你寄一点冰袖冰贴不?”满头大汗的徒弟收到了来自师父的关心,心里暖暖的,“这里啥都有,冰镇饮料和冰西瓜管够!谢谢师父的关心,您路面巡查也一定注意防暑。还有,您腰不好,每天要记得做一下上次我发给您的腰部放松操呀!”


世运会期间,虽然师徒二人不在一个地方执勤,但师父甘露仍旧将大运会的经验以文字的方式发给徒弟。“一定要熟悉每个安检点位的位置、人员配备情况,尽快用地图把周边都摸索一遍,以防遇到突发情况!有些人流量大,有些有视野盲区,不管怎么样,最重要的是与同伴沟通!”每天晚上,徒弟将在安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拿小本子记下来,并与师父进行工作复盘,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遇到外籍运动员安检时,俞倩有些紧张,说话有点不顺畅,在晚上复盘工作中,曾在出入境工作的师父甘露安慰徒弟说“没关系,说得磕巴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双方之间能理解对方的意思。你要多熟悉安检相关的英文,做到脱口而出。我这儿有份安检英文术语你好好看看,最好能背下来,熟能生巧嘛。”在师父甘露提供的帮助下,俞倩的安检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同事遇到外籍运动员需要帮助也会喊一句“咱们的小组翻译,我们需要你的帮助!” 三班倒的工作时间对新民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工作上获得的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在通宵过后,师父甘露发来短信,“辛苦一个晚上白天就好好休息,我们一起努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漂亮!让运动员们看到我们最昂扬的面容、最挺拔的身姿!”

付佳宇+陈柏龙:刑警的使命是守护生命,安保亦如此

距地80米的空中,陈柏龙正用无人机反制枪扫描无人机信号。入警两年的他凭借在市局无人机培训班中习得的本领,化解了10余起未报备飞行事件。前线指挥部的声音从电台传来:“D10,发现无人机黑飞警情,请前往处置!”他迅速整装待发,前往目的地处理警情——这是徒弟以昂扬的热情为世运会核心空域保驾护航。。


“附近人流超限,立即疏导!”师父付佳宇的指令通过对讲机响彻指挥部。经验丰富的他,将刑侦工作中锤炼出的敏锐直觉融入安保:从识别可疑人员到预判拥堵节点,每一个指令都精准如手术刀。徒弟陈柏龙感慨:“师傅总说,地面安防是‘用脚步丈量风险’,他连消防栓位置都烂熟于心!”


在休整时,付佳宇向徒弟传授:“无人机是眼睛,但真正的防线在人。”这句话让陈柏龙想起初次出现场时师傅的教诲:“刑警的使命是守护生命,安保亦是如此。”而今,当他看到师傅在人群中挺直的背影,终于懂得何为“扛起责任的重量”。

编辑:张晓雨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