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公安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2024年,七名怀揣警营梦想的青年,加入成都新津公安大家庭后,迅速成长,成为守护平安一线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2025年,轮岗锻炼恰逢世运盛会,七位新警在成都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下,来到东部新区参加世运会安保。
根据岗位需要,七人忙碌在不同的战线——交通疏导、公安宣传、后勤保障……不管在哪个岗位,他们都全情投入,以严谨的作风和饱满的热情,为守护世运平安贡献青春力量。
秦远远:保驾护航的“抢险员”
八月的东部新区,温度最高至40℃,成都市气象局连续多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秦远远正在坚守岗位,观察着周边交通秩序情况,汗水早已浸湿了他的警服,随岗锻炼的两个月里,在这样的温度下开展工作已经成为了他的日常。
8月3日下午,酷暑难当,在普洛斯物流园十字路口,一辆公交车抛锚在马路中央。车门因故障无法打开,让车内的乘客焦灼不已,时间一久,难免会有意外发生。正在执勤的秦远远发现情况,立即通过对讲机报告指挥部,并带领同组执勤人员上前尝试推开车门。几人一起发力,“一二三”“一二三”连推几次,终于将车门推开。乘客们下车后都已是满头大汗,“真是感谢你们,幸好有你们在。这个位置救援不便利,我们在里面都喘不过气来了。”
疏散完被困乘客后,秦远远又注意到公交车停放在马路中央,会影响世运客车及其它车辆正常通行。他决定带领战友和司机一起先将公交车推到安全区域。路过的热心群众见状,也二话不说加入队伍。弯腰、发力、前行!沉重的公交车在众人“嘿哟”声中,缓缓地挪向安全地带。这一推,推走了交通堵塞,推动了警民连心,更推亮了世运安保工作的“平安底色”。
俞倩:世运村里的“翻译官”
俞倩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英语笔译专业,她凭借过硬的外语水平通过市局组织的专业考试,成为了本次世运村A区里的“翻译官”。虽然俞倩早已经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笔译二级,但一开始与来自全球各国的外籍运动员进行交流时,还是难免有些卡顿。
“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有不同的语言习惯,我和他们沟通还是有点不通畅。”俞倩在晚上复盘工作时,和参加过大运会安保工作的师父甘露请教,师父在鼓励她的同时,把自己以前整理的安检英文术语发给了她,让她多看多练,熟能生巧。在师父的帮助和鼓励下,俞倩现在与外籍运动员的沟通越发通畅,她正用流利的英语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警察的专业。
解筝:安保前线的“守路人”
在东部新区五都大道与简三路路口,解筝正在一边对违规行驶的电动车和摩托车耐心劝导,一边主动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世运安保期间,解筝肩负重任,他需及时拦截引导危重险超车辆驶离,劝离占用专用道的社会车辆,确保赛事交通畅通无阻。
热浪翻滚,极端天气的考验远不止高温,还有突如其来的暴雨。雨幕如瀑,解筝依然坚守岗位,一位骑电动车的群众在路口不慎摔倒。他立即冒雨上前,小心地将群众扶起,关切询问、细心叮嘱。摔倒群众连声道谢:“雨这么大,你们还坚守在岗位上,太感谢了!”无论是烈日炙烤,还是暴雨倾盆,在通往平安与盛会的路口,解筝的身影始终都在。“晒得黝黑、淋得湿透,但只要世运会圆满举办,这一切都值得!”他用汗水和坚守,诠释着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王文群:世运幕后的“追光人”
世运会期间,王文群以镜头和文字为“刃”,坚守幕后,用心捕捉护航世运平安的每一个坚实足迹和炽热瞬间。真实记录就是最好的宣传,在确定好宣传对象后,王文群会和媒体摄制组进行工作跟拍。他们随“警”作战,捕捉最真实的“警”色。在接近40℃的户外,他们扛着重达20斤的摄影设备,跟随宣传对象“东奔西走”,平均日行两万多步,从早晨到傍晚,片刻不停,只为不错过每一个精彩瞬间。
除了拍摄工作,王文群还负责世运稿件的撰写。有时一篇稿件就要打磨10余版,构思布局、斟酌词句常常不知不觉间已至深夜。受益于师父王猛的悉心指导和言传身教,在短短的一个月里,王文群共撰写了17篇世运主题稿件,其中部分内容被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四川法治报、成都日报等采用。用文字捕捉平凡而伟大的警察故事,用镜头定格疲惫却坚毅的面容。王文群以镜为窗、以字为媒,为讲好世运安保故事,传播公安正能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罗猛:深夜闪烁的“长明灯”
在交警支队随岗锻炼的罗猛被分配到了世运村A区,并且承担起夜班值守的任务。“我的工作时间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7点,期间任何没有通行证的车辆都不能进入世运村。”即使是深夜,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昨天都停在里面的呀,为什么今天不能进去了?”“同志,你就行个方便,让我进去一下,我天亮就走!”“我们是来入住酒店的,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停车?”
“不好意思,同志,没有通行证一律不能进入。”为守护世运村A区的安全,罗猛敬了个礼,温和却坚定地拒绝了驾驶员的请求。漫漫长夜,罗猛肩上的警灯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黑夜终有尽头,但人民警察守护平安的使命永无止境。
张培焰:烈日下的“疏导员”
晚上九点半,张培焰站在十字路口中央,不断做出交通指挥的手势,为的是确保世运车辆顺畅通行。张培焰的执勤点位于普洛斯路口,这里不仅邻近世运村A区,还是通往东部新区与天府机场的要道,周围环境复杂,交通压力巨大。他承担了最核心的远端车辆拦截任务:每当下午三时左右世运车队发车,他需提前半小时进入路口中央,在一天中最灼热的阳光下,以标准手势截停其它方向来车,确保车队畅行无阻。
管控交通的同时,他还要一次次和驾驶员们解释原因、安抚情绪。期间的一次演练,气温高达40℃,张培焰已在路口中央持续工作一个多小时。这时一辆被拦停的货车司机走下车,主动为他送来一瓶藿香正气水:“交警同志辛苦了,注意防暑。”这瓶小小的药水,瞬间驱散了他所有疲惫。世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张培焰深知,保障盛会交通顺畅是职责所在。烈日下每一次精准的拦截与疏导,都是他为世运顺利举行注入的坚实力量,他坚定地站在灼热的路面上,默默守护着城市的荣光。
范旭冬:数据浪潮里的“守门员”
在世运会精彩纷呈的赛事背后,离不开证件管理这一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工作。为保障数万名参与者都能顺畅通行,范旭冬需要面对成千上万条信息的录入。“任何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影响赛事安全或人员通行效率”在这样的高要求下,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每当面对庞大的数据量、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范旭冬都会深吸一口气,并在心中默念“耐心”二字,提醒自己一定不能急躁。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中,范旭冬以“归零心态”对待每一份材料,用严谨细致确保了信息准确无误。
核对数据时,范旭冬在办公室里一坐便是一天。协调各方需求时,他又开启“长途奔波”,在市局、东部新区和天府新区之间来回往返。被晒得滚烫的车座、挤满乘客的地铁,都成为范旭冬默默耕耘的成长印记。当成长的脚步遇见盛会的荣光,藏蓝青春的身影便成为护航世运平安线上的亮丽的风景。他们在岗中练、在战中学,护航世运的日日夜夜,不仅是一次艰巨任务的考验,更是一场深刻的砺警铸魂之旅。这场旅途定会化作他们从警路上最坚实的基石,激励着他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守护万家灯火、捍卫一方平安,继续挥洒热血,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