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贵院以务实高效的举措,有效平衡司法权威与企业生存发展……让‘法治护航’从理念变为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核支撑’。”近日,一封饱含真挚情感的感谢信送到崇州法院,落款处“成都腾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的鲜红印章,见证着一场司法护航民营企业的生动实践。信中所提的“硬核支撑”,正是崇州法院创新运用的“保全置换”机制。通过财产保全置换,既筑牢债权人权益防线,又为民营企业打开经营发展窗口,让法治暖流真正浸润市场主体心田。
源起:一纸裁定背后的“两难之困”
时间拨回2025年6月,四川九某售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九某公司”)因《购售电合同》履行与成都腾伟业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腾某公司”)产生激烈争议:九某公司主张,腾某公司在合同期内违规与第三方建立售电关系构成根本违约,遂启动仲裁程序,索赔违约金、律师费等共计70余万元,并向崇州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请求冻结腾某公司资产。
6月24日,崇州法院依法作出民事裁定,对腾某公司账户采取保全措施。裁定生效后,腾某公司负责人心急如焚:“账户冻结后,供应商催款、员工工资发放都成了难题,连银行都打来电话说要评估授信风险!”
“财产保全是维权的‘先手棋’,但对民营企业而言,可能是‘生死劫’。”承办该案的倪望博法官团队深知,腾某公司作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被冻结的基本账户涉及日常运营资金周转、合作项目结算,一旦长期冻结,极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银行授信收紧、合作方信任危机、员工流失……民营企业的“生存焦虑”,也刺痛着司法者的心。
启动:实质审查撬动“破局之机”
“法官,我们愿意用等额现金置换被冻结账户!”7月初,腾某公司向崇州法院提交紧急申请,恳请以与保全金额等值的现金存入法院调解专户,替换被冻结账户。这一请求,让案件办理迎来转机,也让“刚性司法”与“柔性护航”找到了交汇点。
崇州法院迅速启动审查机制,由倪望博法官牵头,团队成员兵分两路:一路核查置换方案合规性,通过确认现金来源合法、金额与保全标的匹配、存入法院专户后可全程监管,确保债权人权益“底线不失”;另一路深入企业车间、走访合作方,实地调研腾某公司的经营困境。
“司法不能只算‘法律账’,还要算‘发展账’。”倪望博法官团队经审慎研判,认为置换方案既能保障九某公司债权实现,又能释放腾某公司经营活力,符合“公正与效率兼顾、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司法理念。7月10日,法院当庭作出新的保全裁定:准许以现金置换被冻结账户,冻结措施当日解除。
破局:“双向奔赴”绘就“双赢图景”
“账户解冻了!”拿到裁定的那一刻,腾某公司财务负责人激动地在办公室转圈。短短数天,企业迅速恢复供应商结算、重启合作项目,银行授信也随之恢复稳定。“法院不仅化解了‘燃眉之急’,更筑牢了企业稳健经营的‘压舱石’!”公司负责人在感谢信中感慨。
对九某公司而言,这场“置换”同样是“权益升级”:现金存入法院专户,较冻结银行账户更易执行,维权目标更有保障;对腾某公司而言,从“账户冻结—经营窒息”到“现金置换—活力复苏”,企业不仅避免了“司法干预下的经营塌方”,更以稳健姿态参与仲裁,为纠纷化解保留了“发展余量”。
保全置换不是“松绑”,而是“换绑”;不是放弃保护,而是精准保护。通过“冻结—置换—监督”闭环管理,既守住了债权人维权底线,又为民营企业打开了经营窗口,实现了企业“维权”与“发展”的双向平衡。正如腾某公司在感谢信中所言:“在崇州市这片法治沃土上,每一家企业都能安心经营、聚力成长。”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活力细胞”,却常因抗风险能力较弱,在诉讼保全中陷入经营危机。崇州法院通过建立“三审三查”标准化流程,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写下生动注脚:申请审查聚焦“必要性”,核查企业是否因保全陷入实质困境;担保审查聚焦“可靠性”,确保置换财产合法、等值、易执行;效果审查聚焦“平衡性”,评估是否兼顾权益保障与企业发展。“流程标准化了,企业少跑腿,法官好操作,‘护企’才能更高效。”倪望博法官如是说。
如今,腾某公司的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而那封感谢信,被崇州法院陈列在“司法护企”案例墙上,成为崇州法院以司法智慧激活营商环境“一池春水”的鲜活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