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文/图
从压缩政务服务时限,到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成都市郫都区,企业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带来的便利。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成都市郫都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经济生态的“第一大事”,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精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个网络
实现涉企法律服务“全覆盖”
“这个事情关系到我们公司的经营销售,要是能替我们协调处理,那真的是帮了我们天大的忙。”在一次“送法入企”活动中,永达彩钢负责人激动地对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说。
因彩钢钢构的特殊结构,相关部门依法禁止运输彩钢钢构车辆在城区部分道路上通行,该决定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日常经营。“我们公司依靠物流运输存活,一旦物流瘫痪了,公司就没法运转了。”永达彩钢负责人将物流运输遇到的困难当面告知走访企业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
经过走访调研和咨询相关部门,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想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主动对接协调,为企业和相关部门“牵线搭桥”,共同谋划解决方案。多方共同努力,提出“规范运输车辆,固定驾驶人员,确定运输路线”的整改意见,一举解决了该钢构企业货品物流运输的现实问题。
据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立足“产业护航、法律供给、行政保护、争端解决”功能定位,在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配套成立1个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坚持属地原则,以影视、川菜等5个产业园区所在地司法所为依托,打造5个法律服务驿站,构建起“1+5”涉企法律服务网,统筹整合律师、公证、调解、法援、普法、仲裁等法律服务队伍,建立定期交流、协同办案、快速响应的工作制度,实现快速、精准的涉企法律服务。
据记者了解,成都市郫都区成立专业法治调研小组,定期深入产业园区,开展问卷调查摸底,广泛收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涉及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用工合同三方面20余个具体问题。组织召开园区企业座谈会,邀请行业代表、法务人员等先后会同川菜管委会、双创管委会、氢能管委会与60余家大中小型企业开展了7场深度交流探讨,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剖析企业法治需求的深层次根源与趋势,分类整理劳务、涉税、知识产权等5大类共27项需求。利用律师工作联席会、微信工作群等便捷渠道,建立法治需求反馈平台,指派25名专业律师“一对一”提供“法治体检”、法治讲座、薪税合规、股权并购等差异化法律服务112次,精准把握不同园区企业法治需求的核心要点,为后续法治服务精准锚定方向。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将持续深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工作理念,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大局,聚焦企业司法需求,探索涉企纠纷多途径、多层次化解方案,争取把企业的‘烦心事’办成‘放心事’,努力让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持续优化中焕发活力。”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负责人说。
推行三项举措
夯实涉企法律保障“全流程”
“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用实际行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是我们公司作决策的得力参谋!”成都市郫都区一家影视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负责人对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组织开展的“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赞不绝口,强烈表示“希望律师能多来几趟,帮我们规避法律风险”。
据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抽调51名资深法律专家组建国有资产、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自然资源等7个合法性审查精英团队,建立健全“职责明确、流程规范、审查全面”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全面审查涉企决策,对小微创客企业聚集发展综合平台、爱奇艺影视文创产业项目、半导体高纯石英砂生产基地共128个投资项目协议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实现了前端防范,为涉企决策筑起“防火墙”。
据了解,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印发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的通知,对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5大领域涉企检查程序进行明确规定,杜绝无工作计划、无实际内容、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入企督导调研;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清理,对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5个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畅通行政执法监督方式,鼓励企业对逐利执法、暴力执法、选择性执法等6类行政执法线索进行举报;严格涉企执法案卷评查,对14个部门共68个涉企案件的执法程序、证据收集、处罚决定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涉企行政执法于法有据、合规有序,撑开涉企执法“公平伞”。充分发挥法律专家、行业学者等专业力量,精准剖析争议焦点,为涉企案件的公正裁决提供有力支撑;按照涉企案件的复杂程度和类型制定差异化审理时限表,整体审理效率提高30%以上,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整合司法、行政、调解等多方力量,打造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快速受理涉企行政复议17件,调解涉企纠纷3件,有效减轻企业的维权成本。
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结合当地实际,同频共振、多点发力,从加强制度保障、规范行政执法、做优服务引导、加强普法宣传等方面入手,打好法律服务组合拳。
强化四项保障
铸就涉企法治服务“高质量”
2024年12月5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被移送至成都市郫都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该中心立即指派调解员开展调解,并联动郫都公证处提前介入,依托“公证赋能调解”机制,为这起标的额达73万余元的涉企纠纷提供全流程法律支持,助力双方从剑拔弩张走向握手言和。
据了解,成都市郫都区积极推行公证容缺受理,主动推进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和公证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大幅缩短企业办证时间;以“公证进园区”等活动为抓手,实施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利企措施,高效完成54家企业微信公众号迁移、商标授权等公证165件,为华为、京东方等企业外籍员工办理入职、境内居住、学历等公证54件。调纷止争,人民调解化解企业矛盾坚冰。坚持高效原则,组建由区级相关部门、园区管委会、行专调委会为成员的专业调解队伍,建立“247”快速响应机制(24小时内给予回应,7个工作日内制定方案介入调解),累计排查化解涉企合同、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16件,涉及金额1637万元,为企业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常检常新,“法治体检”筑牢企业法律防线。
成都市郫都区建立常态化“法治体检”机制,组织专业律师团队为20余家企业全面排查经营管理、合规运营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点,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47条,有效降低企业法律风险发生率,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搭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守法聚力”平台,开展合同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等普法活动10场,覆盖2200余人次;创编涉企普法短剧《郫都案里说》《麻辣三国》,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将企业经营中常见法律问题融入短剧,提高涉企法治宣传的趣味性。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成都市郫都区将锚定更高目标,拿出更实举措,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推动成都市郫都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优质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