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南第一村”到公园社区:“党建+警务”共筑跃进平安路

  
2025-08-11 16:37:11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清晨的天府艺术公园,晨练的居民与巡逻的藏蓝身影在绿荫间交错;社区警务室的灯光亮起时,民警工作包里的“社区日志”已写满待办事项;院落“坝坝会”上,民警用亲切方言讲解反诈案例,引发阵阵会心笑声……

成都市金牛区西华街道跃进社区,这个曾以“西南第一村”闻名、后又经历城市化阵痛的老社区,如今正以“天府艺术未来公园社区”的全新面貌,书写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2025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临近开幕,成都金牛公安西华派出所党支部与社区党组织深度融合,通过“党建+警务”双轮驱动模式,将公安工作深度嵌入社区治理网格,为世运会城市侧安保打下坚实基础。

组织共建:筑牢融合治理“桥头堡”

走进跃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周总理来到友谊社”的历史影像与“警民联调室”的调解场景交相辉映。这里藏着西华派出所与社区治理融合的密码——组织共建催生的强大合力。

西华派出所党支部与跃进社区党组织结成“红色对子”,成立联合党小组,每月召开联席会,将派出所的治安数据与社区的民生需求放在同一桌面会商。

社区民警不仅是治安管理者,更成了社区“两委”的“议事员”,参与社区规划、物业选聘等重大决策。这种“党建+警务”的深度绑定,让警务工作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嵌入”。

在楼宇密布的华侨城片区,这种融合更为具象。

针对商业楼宇多、企业员工密的特点,派出所联合社区推动“楼宇党建+警务”模式:在每栋商务楼宇设立“党员警务联络员”,定期上门采集企业需求、排查安全隐患,将20余家企业的党员骨干发展成“平安观察员”。

去年,辖区写字楼因空调故障引发商户纠纷,党员警务联络员联合楼宇党支部第一时间介入调解,3小时内便促成双方达成和解,避免了矛盾升级。

这种组织融合的效能,在数据中得到印证:2024年,跃进社区通过联合党小组协调解决的治安难点问题达37件,楼宇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8%,真正实现了“组织联建聚合力,治理效能节节高”。

精准防控:织密重点区域“平安网”

西华派出所针对跃进社区不同区域的安全特性,构建了一套“因情施策、全域联动”的精准防控体系,让平安防线覆盖从交通枢纽到文旅地标、从商业街区到公园景区的每个角落。

茶店子客运站作为城乡客流集散地,派出所创新“圈层联巡”机制,联合运管、车站安保组成流动防线,高峰时段加密巡逻频次,全年高效处置客流疏导、物品遗失等事件120余起,确保这座城市门户的有序运转。

欢乐谷景区则依托“警保联动”模式,将派出所警力与景区安保力量深度整合,通过日常联合训练与应急演练,提升对突发状况的响应速度——2024年国庆期间,巡逻警力与景区医护人员4分钟内联动救助一名突发心脏不适的游客,正是这套机制的生动实践。

天府艺术公园与华侨城商圈虽业态不同,却共享着“警商共治”的智慧。

在艺术公园,民警与园区管理员、商户组成“艺术安全联盟”,白天开展安全检查,夜间借助天网监控实施“光影巡逻”,全年协助找回走失儿童5名;华侨城商圈的200余家商户则通过派出所牵头建立的“1+1”联防机制,实现门前区域安全自治,社区民警每周上门开展“安全体检”。

2024年商圈盗窃案同比下降62%,形成了“商户守点、民警巡线、联盟控面”的立体防控格局。商户们说:“警徽亮在店里,生意做得更踏实。”

服务联动:激活基层治理“暖心源”

“曾警官,我家老人的社保卡找不到了,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

在跃进社区“坝坝会”上,居民王阿姨的求助刚说完,社区民警曾凡章掏出手机,手把手教她用政务APP补办。这样的场景,是西华派出所践行“枫桥经验”的日常。

派出所将警务服务融入社区“15分钟幸福生活圈”,依托“格格驿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集成户籍咨询、居住证办理预约、法律咨询、反诈宣传等“党群服务+警务”一体化项目,并设立“双语服务岗”,既为本地老人提供便利,也为外籍游客解答疑问。

针对社区2.1万青年群体,民警进驻“跃进青年在线”电商基地,开展“反诈直播课”12场,覆盖青年1.8万人次,2024年社区电信诈骗案同比下降45%,青年就业率提升至89%。

在调解矛盾纠纷方面,派出所联合社区老党员、退休法官组成“跃进调解队”,用“老故事”解“新矛盾”。

一次,两户居民因阳台漏水争执不休,调解队带着他们参观“岁月如歌影像展廊”,讲起当年互助盖房的往事,双方当即握手言和,还约定共同改造排水管道。

2025年7月,华侨城独居老人张大爷因怀疑物业管家购物时“吃差价”情绪激动,甚至威胁要自残,网格员第一时间联系社区民警陈维上门,一边合力夺下刀具安抚其情绪,一边逐单核对购物信息,并联系张大爷的儿子说明情况。最终,张大爷确认管家实报实销,心结解开后连声道谢。

这样的紧急矛盾,调解队总能用耐心与专业就地化解——2024年全年化解矛盾217起,化解率达96%,真正实现 “小事不出社区”。

品牌引领:铸就警务治理“精神核”

跃进社区的平安图景,正是西华派出所“传承国宾文脉 构筑平安前哨”党建品牌的生动实践。

这份品牌力量,深植于社区的红色基因——从1958年周总理视察友谊社的嘱托,到如今民警在联合党小组共商治理、在“圈层联巡”中守护民生,老一辈的奋斗精神已化作新时代的平安守护,这便是“传承国宾文脉”的真谛。

而“构筑平安前哨”的内涵,则在实战中愈发清晰。派出所连续4年获评市局“最强支部”,荣获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警保联动”4分钟应急响应、99.2% 的群众安全感……让“前哨”成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责任象征。

如今,站在天府艺术公园的迎桂湖畔回望,跃进社区的蝶变不是偶然——它是西华派出所将党建品牌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必然结果。

从国宾片区的警卫执勤到寻常巷陌的邻里调解,从“西南第一村”的转型阵痛到公园社区的幸福图景,西华派出所的品牌光芒,正沿着金牛大道延伸,成为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警务融入”的鲜活样本。

这份从实践中生长出的品牌力量,终将在更多城乡社区的平安故事里,续写新的篇章……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