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创建第四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特别报道之四|永宁派出所:智慧赋能校园安 预防警务化风险

  
2025-08-09 11:36:45
     

辖区人口仅7万,却有1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五分之一是学生,同时,矛盾纠纷频发,其中家庭、婚恋纠纷占35%,占全区矛盾纠纷近三成……这,便是泸州市纳溪区公安分局永宁派出所要面临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破解,成为摆在永宁派出所面前的必答题。


智慧校园:基础数据支撑高效响应

去年9月25日,永宁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一名女生在放学途中被一男子猥亵。”接警后,派出所很快锁定了嫌疑人。由于采用传统人像比对缺少特定群体的影像资料,无法确定在场证人身份。派出所将获取的人像信息导入专项数据库检索,仅用3秒便确定多名在场人员身份。后通过嫌疑人轨迹分析,精准找出另外5名受害学生,20小时内破获该猥亵案,并将其送上法庭接受法律制裁。

为快速精准处理涉校警情,永宁派出所依托泸州公安“云墙”平台,通过与教体、学校协作,在“智慧校园”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整合校园基础数据资源,建成全省唯一的专项数据资源库,累计整合数据14万余项。同时,融合利用“天网”“校园卫士”等系统,一但发生人员走失或涉校警情,即可提供轨迹全方位感知,极大缩短处置反应时间。

AI模型,智能预警有声有色。派出所积极推动各学校广泛安装AI智能模型感知设备,重点针对学校厕所、楼道等易发生欺凌的场所,安装智能识音设备,预设“救命、打、方言脏话”等近200个能触发报警的关键词,设备报警后台设在学校中控室,专人值守。报警触发后,通过设备喊话制止,同时由值周老师前往现场查看,尽量消除安全盲区。

重点防控,精准指令有本有源。将辖区涉毒、精神障碍等特定对象共1200余人纳入“云墙”重点人员库管控,通过设置校园防控警戒区域,在库对象一旦进入自动预警,综合指挥室接收预警后,立即分析研判并视频追踪,同时指令学校提升安防等级,就近护学力量协助警务室开展落地核查。


预警预防:及时化解风险隐患

4月19日,李某到永宁派出所报警称,其儿子王某在银行贷款十余万,贷款用途不明,怀疑被骗。永宁派出所干警通过摸排走访发现,王某为公交车司机,高消费欠款28万,加之性格偏执、脾气暴躁,家庭关系紧张,在微信朋友圈上曾有轻生念头。综合分析极易发生个人极端行为,引发群死群伤案事件,上报省厅挂牌督办。

通过民警多次上门走访、苦口婆心劝导,有效缓和家庭关系,使王某重拾生活信心,并签署预防个人极端行为承诺书。通过持续回访,王某夫妇家庭和睦,思想平稳,个人极端风险得以彻底化解。

针对辖区婚恋纠纷占比大、风险高情况,永宁派出所狠抓防范民转刑、刑转命的主动警务。首先,主要围绕事件根源、性格特点、经济状况、历史报警、前科情况等进行精准研判、确定高中低风险三个等级。依托四川“E治采”系统和四川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系统,实现矛盾纠纷公安内网和综治外网同时受理上报,有效整合党政力量、社会资源及时化解疏导矛盾。驻所人民调解员随警作战,联合江宁家事法庭专业力量,落实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建立街道、妇联、民政、司法协调联动机制,分类化解,定期回访。对调解成功、以后履行有可能存在风险的主动联系区诉调中心,进行司法确认,零成本保障当事人权益。个人极端、涉及公共安全等不稳定因素的,通过分局情指中心提请区综治中心进行研判、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今年以来,提级研判重点矛盾纠纷5条;司法确认12起。


创新模式:“指尖警务”筑牢民生防线

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公安系统积极探索“网上群众路线”与“微网实格”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将信息搜集、矛盾化解、便民服务等系列“指尖警务”送到群众身边,实现“情报信息实时化、化解矛盾多元化、守护平安全时空、服务群众零距离”的治理目标。

群防群治层面,公安干警分层加入镇街、村社及网格群众交流群,形成“党政协调+警民联动”的工作格局,目前已实现辖区15万余名群众的常态化联系覆盖。针对校园、旅店、寄递物流等重点行业,通过组建专项交流群,实时推送安全预警、监管动态及线索征集信息,全区6大类行业的244家经营主体已全部纳入数字化管理网络。

依托线上交流平台,建立起灵敏高效的信息响应体系。干警通过日常在线互动,广泛收集群众关于社会治安、民生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年内已获取有效信息39条,成功预警化解13起潜在风险隐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充分发挥线上沟通便捷性优势,对轻微纠纷开展“点对点”线上调解,对复杂问题通过综治平台联动多部门源头处置。针对行业治理新问题,通过行业群动态调整宣教和防范措施,确保辖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稳定。便民服务方面,实现群众咨询“秒级响应”,营造起“警民同心、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罗诗千)

编辑:夏修露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