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依法规范民事案件立案与调解工作的意见》要求,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创新工作机制,以“三个结合”为抓手,推动先行调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以来,该院先行调解成功率持续稳定在最高人民法院设定的合理区间,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调审结合:优化流程促高效
针对“小体量”法院特点,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将先行调解嵌入审判全流程,实现调解与审判无缝衔接。立案阶段,法官主动向当事人释明先行调解的优势及程序,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对于同意调解的案件,由专职调解员或委托调解组织限期开展调解;对于调解难度较大的案件,则由审判团队提前介入,通过组织证据交换、归纳争议焦点、召开庭前会议等方式,引导当事人理性评估诉讼风险,促成调解或为后续庭审夯实基础。
“我们注重调审信息共享,法官在调解阶段即同步起草裁判文书框架,确保案件无论调解成功与否,均能高效推进。”成铁二院党组书记、院长苏青介绍。这一机制既提升了调解成功率,又优化了审判资源配置,实现司法效能最大化。
保调结合:以保促调强实效
针对买卖合同、建设工程等财产给付类案件“调解易、履行难”问题,该院创新“保全+调解”模式,将财产保全作为破解僵局的关键举措。法官在受理案件时即向当事人释明保全制度,引导其申请查封、冻结等措施,并通过与执行局建立绿色通道,实现保全申请优先审查、快速执行。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该院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案件占比达31%,通过保全措施形成的威慑力,促使债务人主动履行义务,推动形成“保全—和解—履行”的良性循环,有效减少衍生执行案件。
诉非结合:多元共治谋长效
在深化多元解纷方面,该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构建“法院+社会”多元解纷网络。一方面,联合铁路公安、铁路企业完善“3+N”涉铁纠纷联动机制,在喜德站、西昌西站等8个法官工作站设立调解点,针对铁路系统多发的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等开展专项化解;另一方面,与雅安雨城区法智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成都金牛区法谷民商事线上调解中心等专业组织合作,引入行业调解力量,提升解纷专业化水平。
此外,该院还通过司法建议、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铁路企业规范管理。2025年,针对审理中发现的铁路附属设施安全隐患、职工保密管理漏洞等问题,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6份,助力“平安铁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