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保护令”  化干戈为家庭温情纽带

  
2025-07-30 16:08:54
     

万友玲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近日,简阳法院审结一起离婚纠纷案件。法庭之上,曾某带着压抑已久的忧虑和恐惧,以不堪忍受的家暴提出离婚之诉,杨某则急急辩解,坚决拒绝,甚至当庭递出白纸黑字的保证书,恳求一次挽救婚姻的机会。法官深入了解案情,一个立体的家庭图景展现眼前,这对再婚夫妇,风雨同舟十几载。杨某平日里并非恶人,曾某坦言“他其他性格都挺好”,甚至在曾某病榻前,杨某也不乏悉心照料的身影。唯一的阴霾,便是杨某对酒精的沉溺,每每酗酒之后,温和尽失,暴躁伤人。这酒瓶摇晃中的暴力阴影,成为幸福家庭最大的裂痕。经过法官耐心的调解,曾某同意与杨某和好,但对潜在的风险,其心中仍有忧虑,法官对其进行了法律释明和引导。这位妻子慎重地向法院递交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

次日,法院迅速依法作出裁定,为当事人织就一张严密保护网。该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不仅送达至杨某本人,协助执行通知书也于同日送达其居住地的派出所与村委会。当地派出所与村委会郑重承诺,将全力协助执行法院裁定,共同守护这道安全防线。

在工作人员送达裁定书时,有一幕温馨画面让人动容:曾某夫妻二人并肩而立,氛围和睦。面对法院的裁决,杨某没有抵触,而是诚恳低头:“我接受法院批评,一定改正错误,今后加倍关心爱护她!”法律文书此刻不再是冰冷的约束,反而成为唤醒责任与承诺的清晰界碑。

这起案件,也映照出法律于家庭领域的多重角色,它既是维护个体安全不容侵犯的锋利宝剑,更是引导迷途者回归正途的温暖明灯。法院的调解,不仅让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获弥合契机。其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发出与联动执行机制的启动,更向社会昭示,司法保护不仅旨在事后惩戒,更重在事前防范与行为矫正。社区、警方与司法机关协同发力,为家庭安宁构筑了坚实屏障。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