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依法纳税是公民和企业的法定义务。近日,绵阳市平武县人民法院精准运用“柔性司法+多元解纷”工作模式,成功调解首例涉税务机关“代位权”纠纷,不仅为千万元国家税款筑牢“安全网”,更以法治智慧化解了复杂的“三角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司法动能。
焦点直击:“三角债”困局下的税款悬空危机
该案中,第三人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自2020年11月起至2025年1月,累计欠缴税款高达1028万余元,且无力清偿。更关键的是:该公司对被告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享有到期债权,却怠于追索,导致原告某县税务局的应收税款面临“悬空”风险。
为打破僵局,平武县税务局向法院提起“代位权”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履行代位清偿义务,代为支付所欠税款及相应滞纳金。作为平武法院首例涉税“代位权”纠纷,其处理结果不仅关乎高额税款安全,更牵动着涉事企业的生存与地方经济稳定。
破题之策:机制创新搭建三方协商桥梁
面对这起“首案”,平武法院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研判分析,联系当事人了解情况。
该案虽标的金额巨大,但法律关系清楚,各方对事实均无争议,法律责任明确,有调解的可能性。平武法院果断跳出“对抗式诉讼”思维,精准激活《税务机关代位权诉讼微改革方案》中的协作机制,第一时间搭建起“税务机关、纳税人、次债务人”三方高效沟通平台,为化解纠纷按下“快进键”。
共赢之解:分期履行让多方权益落地
秉持“柔性司法”理念,平武法院承办法官在充分尊重各方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企业经营困境和承受能力,逐条释明“代位权”法律规定,清晰阐述“硬执行”可能带来的企业生存危机。
通过引导各方从“对抗”转向“共治”,探寻“保税款”与“保企业”的平衡点,经过多轮专业调解,三方最终达成切实可行的分期履行协议,明确了税款及相应滞纳金的清偿路径。案件最终得以实质化解,最大程度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同时也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下一步,平武法院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本地经济发展痛点难点,加强与税务机关等部门的协作联动,精准对接市场主体司法需求,以更精准的司法服务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平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
(胡冬梅 余朝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