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是高温嵌刻的勋章  市民镜头记下保畅瞬间——遂宁公安交警战高温保畅通街头纪实

  
2025-07-19 13:31:45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罗孝伟

连日来,遂宁市被热浪紧紧包裹,气象部门连续发布的高温橙色预警尚未解除,7月16日又升级为今年首个红色高温预警,最高气温突破40℃。当市民在空调房里躲避酷暑时,一群身着荧光绿的身影正伫立在烈日炙烤的街头,用汗水浇筑着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平安——他们是遂宁公安交警。

早高峰的“应急先锋”

推车的背影浸透着担当

7月14日早上8点,上班早高峰的车流如织,凯旋东路下穿隧道出口天桥路口成了“堵点战场”。辅警吴俊林站在左侧路口,荧光黄背心早已被汗水浸透,深蓝警服的后背晕开一片深色水痕,又被体温和热气闷得半干,留下一圈淡淡白色盐霜。“为了您的安全,请在停止线后等待信号!”他一边扬手引导骑车市民,一边紧盯路口信号灯,沙哑的提醒声混在车流噪声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突然,右侧向公园路西方向的车流“卡壳”了——绿灯亮起,排队的车辆却纹丝不动,此起彼伏的鸣笛声像炸开了的鞭炮。吴俊林心里一紧,刚要上前查看,就见一辆红色轿车“钉”在道路上,后面的车龙已排到数十米开外。“您好,需要帮忙吗?”他快步上前,帽檐下的额头渗着汗珠,顺着黝黑的脸颊滑进衣领。


乘客拍摄辅警吴俊林推车背影

“车抛锚了,打不着火!”中年司机急得满头大汗。“别慌,我先帮你推到路边安全处!”吴俊林弯腰弓步,双手顶住车尾,一发力,后背被汗水浸透的衣服瞬间贴在皮肤上,极不自在。他咬着牙往前挪,短短几十米,警帽里的汗水顺着脖颈往下淌,蜇得皮肤生疼,声音带着明显的喘息:“稳住,停到路边!”

将车推到路边,确认司机已联系保险公司拖车后,吴俊林刚转身,又被一位急匆匆的大叔拦住:“警察同志,帮看看这条路咋走?”他接过地址,手指在纸面上比画着指路,话音刚落,又转身扎进车流——此时,他已在路口站了近一个小时,湿透的衣服黏在背上,像第二层皮肤。


辅警吴俊林向市民指路

“这天气站一分钟都难受,他还帮着推车!”路过的车辆上的一位乘客摇下车窗,用手机记录下了这暖心一幕。这个路口有五条街道,是遂宁市河东新区与老城区重要交通枢纽,高温天车流量更大,正是因为有这群“高温守护者”的存在,早高峰通行效率比才能够平安有序通行。

烈日下的“指挥标杆”

40℃路面上的坚守

7月16日中午,遂宁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发布当天,吉祥十字路口的地表温度突破40℃。空气仿佛被点燃,路边的花草蔫头耷脑,而路口中央,遂宁公安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向新宇的身影格外挺拔。


二中队中队长向新宇吉祥路口指挥交通

他已在这里指挥交通40分钟,汗水顺着被晒得黝黑的脸颊淌下,在下巴汇成水珠,砸在滚烫的路面上,瞬间便蒸发无踪。荧光黄反光背心下,警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又晒干,后背的盐渍像幅不规则的地图。每隔两小时,他就会从口袋里摸出一支藿香正气水,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暂时压下阵阵眩晕——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这些降暑药,都是他和同事们对抗高温的“标配”。

换岗时,向新宇摘下手套,原本有力的手指因长时间被汗水浸泡,泛着不正常的白,指腹的褶皱里还沾着汗水蒸发后留下的盐粒。同事递来一瓶冰水,他却先擦脸降温:“直接喝冰的,胃扛不住。”警帽掀开的瞬间,汗水顺着发根“哗哗”往下流,发梢的水珠滴落,像刚经历一场骤雨。

他管辖的区域涵盖247国道至新桥镇,越是高温,越要增加路面见警率——换岗稍作休息后趁空档期,向新宇又开启了路面巡逻勤务,检查交通设施、维护秩序、应对突发状况,这些工作填满了他的高温工作日志。


二中队中队长向新宇提醒骑车市民戴好安全头盔

傍晚的晚高峰,热浪未减。“头盔是个宝,骑行要戴好!”向新宇又回到路口,穿梭在车水马龙间,每当看到未规范佩戴头盔的市民,都会停下脚步耐心劝导。这个简单的提醒动作,他每天要重复上百次,日均劝导不规范佩戴头盔不下50余次”,手臂抬起时带着明显的沉重感,却始终保持着轻柔而坚定的力度。

从早高峰到夜渐深,从凯旋东路到吉祥路口,遂宁交警的身影始终在烈日下移动。他们的警服湿了又干,皮肤晒得黝黑,却用最朴素的坚守,让滚烫的街头有了稳稳的安全感。正如辅警吴俊林那句朴实的话:“只要路口通畅,大家平安,晒黑点、累点没啥”暮色渐浓时,晚风仍未捎来一丝凉意,但这份烈日下的坚守,早已刻进了城市的脉络里。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