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纵深发展背景下,跨境商事往来日趋密切,涉外法律纠纷的妥善化解成为检验司法能力的重要标尺。近日,成都市锦江区法院成功调处一起涉及国际工程承包的跨境保函争议纠纷,既为企业筑牢权益屏障,更为“一带一路”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司法动能。
跨境履约生龃龉 企业急寻救济路
成都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某国水泥公司的EPC工程合同签订后,双方就工程建设及独立保函的履行产生纠纷。成都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境外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进行了商事仲裁,仲裁裁决要求某国水泥公司向成都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赔偿相当于预付款保函额度等值的款项。后该水泥公司拒不履行裁决义务,反而通过该国某银行向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发起保函索赔。为阻却不当支付,成都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紧急向锦江区法院申请行为保全,请求中止案涉保函款项支付。
先稳后调重沟通 多维施策解难题
面对涉案标的额大、法律关系复杂的跨境纠纷,锦江区法院秉持“公正司法”理念精准发力,经审查后依法作出民事裁定,裁定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中止支付案涉保函项下款项,为纠纷实质性解决奠定程序基础。
审理中,承办法官结合合同条款、保函法律关系及国际贸易惯例,全面查明案件事实。庭审后,鉴于国际商事案件的复杂性、专业性以及审慎要求,法院充分听取收集了该国某银行对境外案件最新进展的反馈和意见,专项开展了与成都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的沟通座谈,旨在精准把握案件现实困境和各方核心诉求。
经过充分沟通,法官梳理出当事人的痛点、症结主要在于: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关注独立保函项下支付义务的合规履行,担忧中止支付后可能对银行国际贸易活动的信用评级造成不利影响;该国某银行顾虑境内外诉讼结论可能存在冲突,造成该银行履行职能的被动及重复负面评价;成都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则担忧若支付保函项下款项,将导致生效仲裁裁决确定的债权陷入执行真空,加剧经营风险。
司法引导促和解 案结事了显成效
洞悉各方利益关切与法律困境后,法院突破“就案办案”思维,立足纠纷本源寻求最优解。承办法官多次与成都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开展法律释明,厘清独立保函独立性原则、国际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规则等核心法律问题,提示潜在法律风险,引导成都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生效仲裁裁决为基础与某国水泥公司开展商事谈判,通过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合作的该国某银行向某国水泥公司沟通独立保函履行障碍和风险。
在司法力量的有效推动下,双方达成和解合意,某国水泥公司同意返还保函并释放项下款项。随后成都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并以感谢信致谢,感谢法院在维护企业涉外权益中的专业担当,肯定其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的司法贡献,案件最终以实质性化解画上圆满句号。
该案妥善高效地解决彰显人民法院在护航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法院通过依法适用行为保全制度,及时阻却不当支付,以专业化纠纷化解能力平衡各方利益,既维护金融机构的国际信誉,又保障实体企业的合法权益,为跨境商事主体营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司法环境。
下一步,锦江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精准司法服务护航企业“走出去”,以司法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篇章。
(锦江法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