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这下好了,我们以后再也不用发愁怎么上下楼,随时都可以下来和大家摆龙门阵、锻炼锻炼身体了。”近日,在宜宾市南溪区仙源街道江屿社区安置四期小区电梯加装合同签订会上,期盼已久的小区居民非常高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安置四期小区于2014年建成,共有900余户居民,常住人口约3000人。随着小区居民年龄结构逐渐老化,原本舒适安逸的7层“小洋楼”也面临着上下楼不便的现实困境,大部分居民对加装电梯需求迫切。
随着加装电梯的推进, 一些矛盾逐渐显现:有的业主不同意,有的业主认为一楼需要给补贴......
为解决这些难题,小区所属地的江屿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设立共享议事会,充分发动党员、网格员逐户征求意见。目前,通过社区小微协商,小区签订电梯加装合同率已达93%。
这是江屿社区推行末端组织化、治理多元化、服务精细化的“三化联动”治理模式,有力破解城乡结合部治理难题,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的一个典型代表。
社区图书角
记者了解到,江屿社区幅员面积约1.7平方公里,有6个商业小区、3个安置小区,常住人口18688人。自推行“三化联动”治理模式以来,社区实现了“枫桥式”社区“一网覆盖”、居民自治“一心同体”、社区群众“一呼百应”。
群众可随手拿取的普法宣传资料
未端组织化。社区探索党组织建设与社区治理有效融合新途径,整合辖区单位成立社区大党委,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整合共建单位、志愿者服务团队、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形成“组织领、多方融、一家议”模式。将党支部建在小区网格上,实现党的组织网与治理网“双网合一”,探索建立共商共议网格事务机制。社区所属的仙源派出所深化“网格+警格”联动融合,充分发挥警务特色和网格优势,推动各类纠纷矛盾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平安社区建设实现提档升级。
社区辖区内的长江大院小区设立“圈豆”(积分)兑换点
治理多元化。聚焦“大社区、微治理、细服务”理念,社区加快构建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社会认同的治理格局,通过推行居民积分制、评选“江屿好人”等方式建立起居民自治体系,带动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通过组建“护屿人”党员先锋队“卡卡角角巡逻队”“幺老辈调解队”等服务队伍6支,推动实现居民养成“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自我约束意识;通过升级改造安置小区,实施微项目治理,开展路面微“整容”、绿化微提升等行动切实解决居民需求。
服务精细化。社区把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作为根本追求,用群众“笑脸”检验治理成效。社区高标准打造了95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展技阁、童乐汇、微治坊等功能区,提供便民服务、居民议事、儿童托管等服务;针对矛盾纠纷突出、老弱群体多、需求多元化等问题,梳理服务清单,提供多元服务;推行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轮值主席制,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建立驻区单位资源与社区服务需求相衔接的共建项目认领机制,统筹解决小区停车、课后托管、就业创业等民生需求;推行代办制度,网格员入户为民代办事务,社区工作人员晚上轮流值班,让群众能“散步办事”“带孩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