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人民法院:创新“1+4+N”工作法 打造家事纠纷矛盾化解特色品牌

  
2025-07-15 12:31:03
     

近年来,遂宁市蓬溪县人民法院鸣凤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家和万事兴”理念,创新“1+4+N”家事纠纷化解工作法,推动家事纠纷化解由末端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2022年以来,成功遏制“民转刑”案件8起,家事案件调撤率达到75.06%。



建立“1+N”矩阵 强化政治引领

通过建立“1+N”矩阵强化政治引领,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成立“县人民法院女子诉讼服务队”,以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方式智能化、服务内容多元化“三化提升”行动为抓手,组建诉讼服务、审判执行、法治宣传、乡村振兴四小分队。女子诉讼服务队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四川政法先锋”等称号。坚持将支部建在法庭上,由党组成员、分管副院长担任支部书记,组建党员攻坚小组,实现法庭党员干警全部入驻辖区镇综治中心,凝聚化解合力推动党建与审判质效深度融合。同时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打造“四化”引擎 优化司法服务

打造“四化”引擎优化司法服务,推进家事审判专业化建设,通过“和”“孝”“礼”主题文化长廊、圆桌审判庭等场景营造“家庭化”调解环境,组建专业团队制定《离婚纠纷办案流程指引》,实行集中管辖。2022年以来家事案件占比达57.13%,平均结案时间缩短至21.58天。融合恢复性司法理念,创新“五心四步”(热心、细心、耐心、匠心、公心及望闻问切)调解工作法,强化监护职责推进反家暴治理,累计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等法律文书3135份。推行“云端立案”实现诉讼服务“一窗通办”,通过互联网法庭审理案件1960件,互联网法庭审理案件占比达57.17%,增设妇儿维权“绿色通道”。法治教育常态化开展“法治第一讲”等活动,设立“春芽”法治宣传点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扩大普法覆盖面,累计开展普法宣传80余次,推送法治信息600余条,制作法治节目5期。


凝聚“部门+”活力 实化多元共治

联合县检察院、县妇联等八部门建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协作机制,诉前化解家事纠纷518件;与县民政局制定《登记离婚协议司法确认衔接办法》,减少衍生诉讼;联合县妇联建立未成年群体帮扶常态机制,织密权益保护网。依托“银龄天平”调解工作室返聘退休法官,成功化解纠纷170余起,创新“家事法官+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心理专家”治理模式,充实专业队伍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家事纠纷“一庭两所”联调机制,设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形成“调解先行、诉讼断后”治理共同体,挽救破裂家庭324个。构建县域特色保护体系,打造“未成年人权益维护工作站”等阵地,推动“春芽”系列成为妇儿权益保护新名片,累计服务特殊群体18000余人次。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