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文化   培育文艺新苗——南部县积极推进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

  
2024-12-12 17:49:13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道路上,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近年来持续发力,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推出“学校+文艺院、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人”的艺教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力培养新时代的文艺人才。

近年来,该县采取“学校试点、区域推广、全面推进”的三步走策略,积极组织文艺院、文艺协会、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通过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 8 项融合工作,为中小学生打造了充满艺术氛围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下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文艺协会”安家校园

在南部县幸福小学的“福娃书法社”书法室,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书法家们一边挥毫泼墨,一边为同学们讲授汉字书写要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书法进步了许多。”同学们兴奋地表示。2023 年 12 月,南部县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培训合作基地在该校挂牌成立。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何晓平介绍:“我们组织书法家到学校,每周开展至少 2 次体验式书法课。”至今,已组织书法家到校开展 90 余次教学活动,备受该校师生欢迎。

“文艺协会进校园,既能促进文艺与教学资源双向流动,又能挖掘县域文化资源,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形成多元多样的文化传承新态势。”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李小红介绍,目前,南部嘉陵画院、文艺协会名家及非遗传承人与 14 所示范学校精准对接,定期开展非遗课和文艺教学活动。

今年 6 月,为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艺教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双向流动,南部县根据学校艺术教育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南部幸福小学、盘龙镇小学等启动艺教融合试点,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全力打造传统文艺特色社团和艺教深融示范基地,为学生送上丰富的“文艺大餐”。


非遗课堂传承民间文化

南部中学在传承民间文化方面也成果斐然。前段时间,该校建校 100 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上,花灯、剪纸、金钱板等艺术作品齐聚一堂,传拓画尤其引人关注。传拓社团青年教师袁文朗耐心为学生讲解技艺技法,引得学生纷纷动手尝试。近年来,该校积极推进艺教融合,邀请嘉陵画院、非遗传承人与学校美术社团结对,开设非遗兴趣班,还设立了南部“四绝”社团,邀请非遗传承人传授技艺,为百年名校注入文化创新动力。

   在南部三中,12 月 6 日的音乐教室里,教师向兴斌正教学生唱民歌《打硪歌》。为更好融合民间艺术与课堂教学,向兴斌常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山歌,把本地山歌等引入课堂。

近年来,为促进双向互动,南部在全县中小学开设剪纸等非遗兴趣班,持续开展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活动。同时,该县文化馆开设川剧等非遗传习暑期培训班,极大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人才汇聚助推艺教深度融合

12 月 6 日,走进南部县第一小学,剪纸艺术作品布满校园文化墙、走廊和楼梯道墙壁。该校党总支书记刘小宁表示,学校以文化育人理念为引领,以微型课程为支撑,以专业人才为保障,深度融合艺术与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南部县第一小学以艺教深融为驱动,走出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融合发展新路。美术教师王克勇介绍,通过这几年发展,从 5 个美术剪纸兴趣小组发展到目前 60 多个社团,吸引 4000 多学生参与。

近年来,该校大力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注重师资塑造,编写《川北剪纸》教材,聘请3 名非遗传承人兼职,开设 7 项非遗微型课程,创新“常态+选修”模式,将非遗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同时,在文化开发研究上成果丰硕。

南部县第一小学的成果是全县艺教融合的缩影。目前,全县推动 14 所试点学校与文艺院团等精准配对,开设 17 个非遗传习班和兴趣班,2 万余人次学生参加。该县建立了文艺专家资源库,推荐来自全县文艺院、协会名家、非遗传承人、艺术教师等42人进入资源库,深入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该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称,将依据学校情况,发动文艺人员进校园,常态化开展活动指导等工作,推动艺教融合出更多成果。

(高林阳)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