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起检察案件,背后都是民心。覃利说,检察官守护的就是民利,就是民心。
她是坚守正义、守护民利的民事检察官,情理交融护民“心”,默默把好公平正义的检察防线;
她是春风化雨、热情耐心的纠纷调解员,以“中间人”的视觉和无私的为民初心,化解一起起矛盾纠纷;
她是能辩善思、逻辑严谨的公益诉讼起诉人,以唇枪舌剑义正言辞指控一起起公益诉讼案。
从检多年,她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全身心致力检察事业,依法能动履职,以“案结事了人和”为目标,用实际行动守护公平正义、诠释司法温情。
能动履职 当好民工“护薪人”
案子虽小,“民心”事大。覃利说,就算是210元的“小案”,也连着民心并彰显着法治温度。
“210块钱一直拖到不给,你们检察院管不管这个事!”2021年8月10日,廖大爷怒气冲冲走进射洪市检察院。原来,廖大爷在村里江某的蔬菜基地干了3天活,劳务费210元,但江某一直拒不支付。就为了210元求助检察机关,覃利觉得一定另有隐情。她与检察院“济民民”办案团队干警多次进村走访发现,被欠薪的共有81位村民,从100多元到近万元不等,有的讨薪已经3年。
经调查核实,江某欠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2021年8月,检察机关依法支持起诉。法院审查后制发支付令,要求江某15日内支付劳务费。然而支付令生效后,江某竟以无资产为由拒不履行给付义务。无奈之下,廖大爷等人依法申请强制执行。令人震惊的是,胆大妄为的江某私自变卖农作物,将所得资金挪作他用,廖大爷等人的劳务费依然没有拿到。
覃利依法开展执行监督。经核查,江某名下确实已无资产可供执行。覃利协助申请法律援助,廖大爷等人提起刑事自诉。2022年3月,江某因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为帮助涉案村民拿到劳务费,覃利积极争取检法两院共同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将司法救助金发到农民工手中。为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覃利还积极延伸检察触角,以“我管”促“都管”,建立检察工作站,深入探索“田长+检察长”机制,保耕地、保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
把小案当大事办,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覃利说,守护好农民工的工资,就是为民办实事的检察情怀。
精耕细作 守护射洪“清净蓝”
诉讼不是目的,保护公益才是关键。
某食品公司是一家生猪屠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该企业存在污水排放不达标、猪粪处理不规范、生产噪音扰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治理等问题。
“不能就案办案、机械司法。”覃利在办案中发现,该公司安置就业人员较多,产品远销云南、贵州、上海、北京和成渝等地区,产值规模大。于是,覃利和检察院“济蓝蓝”公益诉讼办案团队一道,从事关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出发,用足检察监督手段,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牵头、检察监督、行政主管、企业主责”五位一体办案模式,及时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履职,摸排企业现状、摸清排污源头,提出检察建议,全面督促整改落实。
通过协调,相关部门启动民营企业技改发展资金,带动企业投资,对该企业进行全方位技改确保达标,既保住了公司经营发展和员工就业,又实现了民营企业主体、民生民利保障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普惠发展。该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六稳”“六保”精品案。
精耕细作守护公益,覃利一直在路上。2022年以来,她共计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4件,参与办理的遂宁市检察机关督促治理跨界小流域水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检察公益诉讼助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典型案例。
主动作为 探索检察“新路径”
思考检察工作和其他工作联通共融之道,积极探索检察工作新路径,更能激活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新动能”。覃利始终坚持主动作为,善作善成,不断推动检察工作更高质效发展。
针对假冒商标、制假售假、盗版侵权等市场乱象和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覃利多次走进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走访、主题座谈,就白酒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情况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关于知识产权的几点思考》,为开展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该专题调研文章被国家级刊物《政法论坛》发表。
她还积极参与民营企业检察服务工作,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动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筹备设立基层治理检察服务工作站,积极推动法律监督向前端移动、向基层延伸,倾力护航民生民利;参与筹备设立“检侨驿站”,保护侨胞侨眷合法权益和侨资侨属企业健康发展。
漫漫从检路,对案件抽丝剥茧、精益求精的坚持,对群众满腔赤诚、如我在诉的责任,覃利始终铭记着作为一名检察人的初心和责任:捍卫法律权威,守护公平正义。
这便是覃利的选择,覃利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