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船山区广电小区从“失管”走向共治的工作路径

  
2024-09-30 15:53:10
     

凝聚治理合力,绘就自治新景

——遂宁市船山区广电小区从“失管”走向共治的工作路径

进入遂宁市船山区广电小区大门,右边的一面文化墙记录着老一辈广电人将新闻传入寻常百姓家的生动故事,过去他们书写了广电事业的美好篇章,现在他们也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小区治理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遂宁市船山区坚持党建引领小区分类治理,探索自管自治机制,在老旧小区、商住小区等领域做出有效尝试,广电小区作为单位改制小区,交出了一份可复制可借鉴的优秀答卷。2022年广电小区获评四川省基层治理百佳示范小区。

党员带头上,以示范引领唤醒自治意识

广电小区始建于1987年,共5栋132户400余名居民,住户均为原广电系统职工,从修建之初一直实行单位“三包”的管理制度。2021年初,因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要求,广电小区移交给介福路街道北小区社区进行管理,小区从“三包”变为“三无”,社区又“兜不住、扛不起”,居民无人问津、党员找不到组织、社区不了解情况是摆在广电小区治理路上的三重困境,久而久之小区呈现出环境“脏乱差”、邻里“不和谐”、文明“打折扣”的情况。

看着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天天破败,77岁的退休老党员“邢嬢”再也坐不住了。“在这住了这么多年,感情很深,肯定不愿自己居住的小区变得脏乱差,而且现在社区党委都在帮我们想办法,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就该带头”。

2021年底,社区党委践行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新路径,顺势在广电小区成立党支部,在组织社区干部入户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推选社区热心退休老党员“邢嬢”作为党支部“领头雁”。

“邢嬢”始终坚持“先干事见效果,再动员齐参与”的工作理念,动员党员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鼓励有条件的党员自掏腰包筹集资金,先解决眼前急需的环境卫生问题。党员们挨家挨户摸情况、问需求,集体研究小区“自救”方案,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逐步规范小区停车位、整治小区绿化带,还发现和挖掘出一大批讲责任、肯奉献的热心居民,为小区治理由“乱”到“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区党员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居民问题及时协商解决,曾经困扰居民“烦心事”逐渐得到了妥善处理,种种事件都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党建引领的温度,共同参与治理小区的意愿自然也变得更加强烈,扭转了过去小区长期存在“无人管”“不愿管”“管不住”的局面。


广电小区一角

居民齐参与,以同心协力共建幸福小区

连接居民的不仅仅是因为同住一个小区,拥有同一个家园,更是因为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可以变得越来越好。这样由内而外产生的向上的力量是任何人或者事都无法阻挡的。

在以“邢嬢”为带头人的党支部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看到小区的变化,认识到小区党支部是真正在为小区办好事、为居民谋幸福,小区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空前高涨,参与小区治理的队伍越来越大。

在小区居民的广泛支持下,在小区党支部的指导下推选出由14名有能力、懂治理、善服务的党员群众组成的小区自管委。小区自管委成立后充分发挥自管自治作用,动员居民议事协商,在走访了周边其他小区的物业收费标准后,共同商定物业费用收取标准和使用范围,小区0.3元/㎡的物业管理费用标准远低于周边小区平均水平。

小区自管委本着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的原则,着力破解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外来车辆乱停乱放、小区公共区域清洁卫生无人打扫等难题。聘请小区困难居民担任小区守门员和清洁工,既帮助了小区困难群体,又解决了小区大门无人值守、小区绿化无人清理等问题,小区治理费用也得到极大节省。“现在小区大门有门卫值守,安全了很多。以前环境很乱很差,现在变得干净整洁。”小区居民王阿姨感叹道。


小区居民协商议事

除开必要开支,在小区居民的支持下,小区自管委将每年收取的物管费结余部分用于小区党支部和自管委的日常运行。自管委成立至今,物业费收取率均达到100%,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面子”有了,“里子”也得跟上。在解决小区老大难问题后,“邢嬢”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更好凝聚小区居民的力量,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广电小区地处老城区主干道旁,小区周边供居民歇脚娱乐的地方欠缺,而一些居民自发搭建的桌椅摆放在小区空闲地方,影响了小区秩序和美观。

居民有需求,支部见行动。面对居民的合理需求,“邢嬢”出面协调广电公司将位于小区内的一处103㎡阵地无偿提供给小区使用,多方筹集资金22万余元,精心打造为党员活动室、居民议事厅、自管委办公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和老年人娱乐室、小小广播站等功能型活动中心,各类兴趣小组和“我爱我家”邻里团也依托阵地组建起来。


广电小区“我爱我家”邻里团

“现在自家门口越来越热闹了,跟邻居们约着去活动室里说说话、喝喝茶就很安逸。”居民陈大爷说道。“陌邻”成了“睦邻”,居民之间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邻里矛盾自然也就少多了。大门常开、居民常来已成为广电小区日常写照。

广织“朋友圈”,以开放共建提升服务品质

组织建起来了、居民动起来了、机制转起来了,小区治理的“内循环”得到了显著改善,找到人、能办事、有共识的治理目标也基本实现。

“但这还不够,我们要比以前更好”这是“邢嬢”和小区居民的共同心声。于是,“邢嬢”组织居民党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曾经的同事、现在的邻居为了共同的愿景围坐在小区议事厅,为打通小区“外循环”积极献言献策。“现在网络信息发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需求,解决一些邻居的难事”“我们可以和单位共建,一起共享资源”“我们多数是退休职工,可以引入社会组织来帮助我们丰富退休生活。”小区居民都认为要想小区的服务品类更丰富、质量更优质、覆盖更贴心,光靠自己还不够,还要扩大朋友圈,将更多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力量利用起来、“为我所用”。

小区党支部依托居民和遂宁传媒集团多年比邻而伴的情感,达成了共建共享合作,推选出24名单位干部组成“广电帮帮团”,定期帮联回访特困老人、残障人士,携手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结对服务日”形式主动认领责任、“对接”需求,帮助小区居民解决“身边事”100余件,实现了小区与共建单位的“双向奔赴”。

在船山区开展慈善基金试点的背景下,小区党支部主动对接,引入“掌上慈善汇”小程序,开通“困境求助、需求收集、邻里互助、公益服务”等功能,将居民的困难和诉求汇集成线上的“心愿清单”,通过平台发布,面向社会“接单”,汇聚起广泛的慈善力量,社会志愿者源源不断加入小区治理的“朋友圈”。


广电小区惠民活动

专业社会组织的缺位一直是制约小区服务提质的关键因素,正在破题的“瓶颈期”,小区党支部寻求到了社工总站的支持,在专业社工团队的带领下小区落地了“彩笔共绘和谐家园”微项目,动员居民众创“榕下故事”邻里角,依托广电人文背景,以文化塑归属,孵化“莲社·广电情”记者团,征集小区居民投稿16件,通过小区广播室,讲述居民的“广电故事”,以身传承广电文化。19名广电职工和小区热心居民在社工团队的指导下,以“爱在广电·美在家园”的主题活动,参加船山区首届“万家灯火·益动船山”社区基层治理公益微创投大赛,小区居民通过大赛平台切身参与到小区治理,显著提升居民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小区治理实现了从“混乱无序”到“高质高效”的蜕变。


广电小区惠民活动

编辑:张晓雨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