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探索,成都青羊“三色工作法”解锁社区矫正“法治密码”

  
2024-09-06 16:23:52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季

“爱心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带着这些礼物,我们前往青羊区狮马路看望了61岁的王叔叔。”9月6日,新一期“归雁计划-暖巢行动”的志愿者们正在微信群聊内分享这次的志愿经历。记者看到,一群身穿绿色马甲的“归雁志愿者”们与王叔叔拍摄了一张又一张笑容满面的“全家福”,群聊内的其他志愿者们纷纷发来鼓励与赞赏的话语。

这样温馨且有爱的画面,是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成立“归雁计划”社区矫正品牌以来,常常出现的场景,也是“归雁计划”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自2023年以来,青羊区司法局积极链接各类力量,丰富公益活动内容,立足志愿服务反哺打造社区矫正新品牌。为体系化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加强青羊区协同格局建设,青羊区司法局牵头汇聚三类志愿者队伍力量,创新探索社区矫正“三色工作法”,让社区矫正开花结果初见成效。

绿色志愿力量,让社区矫正人员充满希望、走向新生。绿色代表生命力、治愈力,象征着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状态,而“归雁志愿者”们的统一标识便是,身着一件印有“青羊归雁志愿者”LOGO的定制绿色马甲。据介绍,青羊区司法局监督、指导第三方团队,组织表现积极的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建立了一支志愿队伍,名叫“归雁志愿者服务队”。在青羊,“归雁志愿者”现有核心成员7人,非固定成员近20人,已经成为矫正机构和司法所开展相关工作的好助手。青羊区司法局引导其成员在完成自身公益活动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社区的互动,自愿参与社区各项活动、自发积极去关心关爱他人。“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以先进影响后进、带动其他在矫人员回归社会、修复社会关系,实现从强制矫正到自愿矫正的转变。”青羊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自“归雁志愿者服务队”组建以来,共计参与院落卫生整治、共享单车清理、绿道志愿服务、马拉松赛事支持、帮扶困难家庭、高龄独居慰问等公益活动83余场、196人次,涌现出如涂某某、王某某等为代表的优秀志愿者。涂某某在解除社区矫正后,依然主动参加归雁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每周自费看望慰问社区空巢老人,并带队负责了“暖巢行动”子项目,受到群众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归雁”来相伴、“鲐背”展欢颜》荣获成都市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服务优秀案例称号。

红色志愿力量,为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打好基本功。青羊区司法局指导建立“护航志愿服务队”,身着红色马甲,并积极鼓励已注册的各类志愿者,特别是部门、街道党员、网格员及其他社会热心人士专门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开展工作,达到将矫正对象“陪伴好、保障好、监督好”的目的。目前有固定志愿者138人,2023年以来,已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低保办理、关爱互助、就业帮扶等志愿服务67人次,参与志愿服务300余人次,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次提供就业岗位12个。

蓝色志愿力量,让社区矫正人员上好法治课,绷紧“法治弦”。联动“Young力量青年律师服务团”,青羊区司法局将已组建的“青律V光”社区志愿法律服务团队引入社区矫正体系,各位志愿律师身着蓝色马甲,每月义务为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法治教育,配合社区矫正机构为矫正对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将公益法律服务与社区矫正法治教育结合,达到1+1>2的工作效果,进一步激发了社区矫正对象的爱国热情和回归社会的决心。2023年以来,“青律V光”志愿律师共计开展各类教育讲座75场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472人次。

2023年以来,在青羊区社区矫正工作现场,经常会出现身着红色马甲的“护航志愿者”、身着蓝色马甲的“青律V光”志愿律师和身着绿色马甲的“归雁志愿者”同心协力开展活动的融洽局面。他们被形象地称为“三色志愿队伍”,依托这支志愿队伍所开展的“三色工作法”也成为青羊区司法局打造的社区矫正特色亮点。“三色工作法”的有效运用,在青羊区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了暖心矫行的积极作用,助力社区矫正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三色工作法’不仅丰富提升了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成效,同时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矫正对象团队荣誉感、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多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始主动回馈社会,青羊社区矫正‘矫心正行’正在开花结果中。”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