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从军队退伍到公安系统,从国防绿到藏青蓝,从办案民警到社区民警。从警26年,他曾是同事们公认的办案能手,成功侦破大小案件数百起,三次获评三等功及个人嘉奖。
尽管如今岗位调换,50岁的徐震始终坚守着从警初心不改。他坦言:“岗位虽然变了,但肩上的责任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未改变。无论是军旅生涯还是警察生涯,核心都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根植于心的情怀,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用“即侦即防”构建社区安全预警新机制
拥有多年办案经验的徐震,凭借对辖区案件规律的深入研判与分析,细致审阅管段社区的各类信息,力求做到人员清晰、事件明了、隐患清除,全面掌控辖区小区、实有人口、重点人口及行业场所的详细情况。他秉持边学边问的态度,将社区民警、工作人员及小区物业视为自己的“临时导师”。
渐渐地,北站社区的北站西三巷、一环路北二段11号及北站西二路等小区成为了徐震的第二战场。鉴于这些区域出租房密集、流动人口众多,管理挑战重重,徐震坚持“人常在、腿常跑”的原则,不断思考创新管理方式,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他耐心细致地采集每一户业主与租客的信息,深入了解情况。同时,结合三防检查,频繁深入院落,通过召开坝坝会、门卫会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并定期开展安全防范、反电信诈骗知识及禁毒警示教育等宣传活动。
经过徐震不懈的努力,其负责片区的警情与案件数量显著下降,周边社会治安环境实现了持续向好的转变。
用“访里问短”深化社区走访的温情与实效
想建立良好的沟通,就要以友善、诚恳且耐心的态度与群众交流,赢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这些都是徐震在办理案件调查走访时的必备技能,这项技能让他在社区走访工作中得心应手。
生活中,误解与摩擦在所难免。今年5月初,徐震在走访中了解到,社区一老旧院落负责卫生工作的刘大爷,因长期未收到小区居民的卫生费而情绪失控,频繁与业主发生争执。刘大爷深感委屈与无奈,尽管他始终尽职尽责,但仍有部分居民对其工作表示不满。
得知此事后,徐震耐心地向刘大爷分析了现状,建议他在工作中可以多和居民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同时建议刘大爷对于未缴纳卫生费的业主,可以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张贴通知,并温和劝导业主。
经过徐震的开导,刘大爷意识到自己的冲动行为不当,并承诺将改进工作方式及态度。通过此次劝导,不仅有效缓解了刘大爷与居民之间的紧张关系,还促进了社区的和谐氛围。
在社区,徐震还时刻关心着社区内困难群众的生活。他定期走访孤寡老人与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在徐震心中,群众的事无小事,每一个需求都值得用心去对待。
徐震在一次走访中,注意到了一位老阿姨,她独自居住的房屋略显陈旧,生活用品也有些简陋。徐震心中涌起一股关切之情,决定为阿姨提供一些帮助。起初,徐震陪她聊天,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后来,他发现王阿姨家中有些电器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便自掏腰包购买了新的电器,还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帮助王阿姨打扫房间,整理杂物。徐震的行动让王阿姨的脸上逐渐多了笑容。
从徐震调换岗位到社区民警工作2个多月以来,主持调解矛盾纠纷50余起,救助群众100余人。始终以“不忘来时路”的初心,努力在“平安金牛”的建设工作中,树立新形象、展现新担当、干出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