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彭宇恒,男,汉族,1989年12月生,2021年6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区分局大弯派出所社区辅警。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工作,曾荣获辅警三等奖、优秀辅警、季度之星等荣誉。
明确工作职责 以“三勤”融入社区工作
社区警务工作繁琐且复杂,而彭宇恒一来就加入了作为大弯派出所辖区、同时也是青白江区最为繁华的地段之一——卿家湾社区。这对于没有任何公安专业知识的彭宇恒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他并未退缩,而是以一名社区辅警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作为切入点,在明确社区辅警的工作核心就是扎根社区、融入群众后,迅速转变角色,主动学习业务知识,一有空就钻研业务书籍。在此期间,他对社区工作有了全新的认知,并快速熟练掌握业务知识,而他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就是“嘴勤、脑勤、腿勤”,用彭宇恒的话来说:“所谓嘴勤,就是多向老同志虚心求问,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其中都有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地方;而脑勤就是要善于思考,社区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社区的情况也都不一样,所以要把学习到的东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融合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而最快融入进工作中的办法就是腿勤了,只有多做多干,才能摸透工作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流程并熟练上手。”在学习中总结出来的“三勤”法,后来也被彭宇恒运用到社区工作当中,不过嘴勤变成了与群众多交流,了解群众实际所需及对工作的建议,脑勤变成了对工作任务的提前谋划,对社区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动态掌控,腿勤则是多下社区,保持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的工作模式,才能更好与群众打成一片。
纠纷调解小能手,社区新面孔变成老熟人
自从融入社区工作后,这个时常在卿家湾社区中出现的“新面孔”也逐渐变成了群众的“老熟人”。
“小彭来啦,过来坐,谢谢你上次帮忙调解纠纷,现在楼道一下就空旷了。”中华名城小区门口,一群坐在树荫下乘凉的嬢嬢看到下社区展开工作的彭宇恒,大老远的就开始打招呼,并对上次的纠纷调解表示感谢。今年5月,彭宇恒跟随民警肖琳方在中华名城小区展开入户走访时,摸排到2栋同楼层两家住户,因在楼道堆放杂物而产生矛盾纠纷。其中一户习惯将杂物堆放在楼道内,随着夏天气温攀升,堆放的杂物中难免会散发出异味,另外一户主动多次找其理论,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深了矛盾,便也跟着在楼道堆积杂物。为防止矛盾升级和消除安全隐患,彭宇恒跟随民警肖琳方在了解双方各自诉求和矛盾点后,由彭宇恒牵头借助“小肖调解室”,将双方约在一起进行公平公正展开调解工作,两户家人最终握手言和,共同将楼道杂物清理,解决了安全隐患,成功化解了矛盾纠纷。
从社区“新面孔”成长为“老熟人”,这不仅是业务上的进步,更是来自群众的认可和肯定。近年来,彭宇恒以“小肖调解室”为基石,积极协调矛盾纠纷,协助化解了“瀚城悦府”小区物业纠纷及多起家庭婚恋纠纷,协助社区民警将分管的卿家弯社区打造成防范严密、环境整洁、邻里和睦的“最美社区”。
创新工作方法,实效夯实社区警务工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外加一双不惧劳累的腿,这就是彭宇恒日常工作中的“法宝”。每天早会结束,彭宇恒就带着他的“法宝”开始跟随社区民警下社区走访,社区的基本情况、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的摸排、居民群众的意见等走访情况都被他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调整工作思路,以民意为导向,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进一步夯实社区警务工作,构建平安和谐社区,彭宇恒配合社区民警,根据卿家湾社区实际情况,化繁为简,在社区工作中摸索实践出全新工作方法,以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为目标,“多网合一”建强一支网格员队伍,构建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中巡、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模式,实现网格员全域覆盖。同时,强化网格员工作履职能力提升,把网格员业务素质能力培训作为优化建强队伍的有力抓手,大力开展专职网格员培训工作,全面提升队伍素质能力水平,全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力量薄弱问题。
平凡的社区工作,往往就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坚实基础,彭宇恒让社区工作融入生活,把群众当作“家人”,将每件“小事”都当成自己的“大事”,用实际行动为社区警务工作夯实平安根基。
(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区分局大弯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