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法院一案例入选2023年度四川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及成都法院破产典型案例

  
2024-07-25 13:06:51
     

7月23日,省高院发布2023年度四川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同日,成都中院发布2023年度成都法院破产典型案例。成都市青白江区法院案例某家居公司清算转重整案均入选。


关键词:

重整价值提升·环境整治·能动履职·府院联动

基本案情:

某家居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46亿元,系专门从事国内知名品牌木门生产的民营企业。2018年底,该公司受控股企业某上市公司的影响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陷入停产停业,其财产价值约6700万元,负债1.51亿元,并拖欠152名职工377万元工资,存在严重资不抵债的情形。停产后,某家居公司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维护状态,厂区库房内存储大量易燃、腐蚀、剧毒的过期油漆、固化剂、色精、沥青漆等危化、危废品,且未按照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未定期检验维护安全设施及防护装置,废弃油漆、硫酸车间设施破损无法使用,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风险。2020年10月9日,青白江法院依职工债权人申请,裁定对该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裁判结果:

青白江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一方面指导管理人积极磋商拟定重整计划,由主要债权人以远高于清算价格的7000余万元投资意向中标成为重整投资人,成功实现破产清算转重整,包括职工债权在内的优先债权全额受偿,普通债权受偿率从模拟清算状态下的3%提高到22%。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风险,坚持环境优先、绿色发展原则,确定造成污染的破产企业应承担治理的责任,并联合当地检察院、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对管理人处理危废物进行督促指导,在重整计划草案中预留8万元破产费用,专项用于环境治理。2023年10月30日,管理人制定的重整计划草案获得债权人会议全票通过。2023年11月14日,法院裁定批准该重整计划草案并终止重整程序。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危化、危废品的清理整治,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每年营收约1.5亿元。

典型意义:

生产型企业停工破产后,除了会产生职工工资支付、税收等社会问题,还可能存在未被治理的环境污染风险,需要人民法院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妥善解决。本案中,人民法院充分发挥破产重整制度在挽救危困企业、公平清理债权债务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导管理人成功实现破产清算转重整,极大提高了债务人的资产和品牌价值,助力民营企业脱困重生,实现各方面权益的最大化、最优解;同时坚持能动履职,贯彻《民法典》《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环境优先原则,顺应世界银行B-Ready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关于“环境可持续性”和“环境债权优先性”的测评要求,指导管理人在重整计划草案中将环境治理费用作为破产费用在破产程序中优先受偿,促进企业的低碳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本案充分展示了人民法院以破产审判“小切口”,挽救困境企业脱困重生,助推营商环境“大发展”的重要作用。

(赵玉珍)

编辑:夏修露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