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诉讼难?涉藏蓉籍党员群众跨域解纷服务了解一下

  
2024-05-24 14:15:10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2022年4月以来,大邑法院协同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制定《关于加强组织共建维护涉藏蓉籍党员群众合法权益的二十条措施》,案例被成都市委组织部列为2022年度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经验做法获得省、市法院及大邑县委主要领导肯定,案例被最高法院《司法改革与审判前沿》采用,工作成果获《中国审判》、“学习强国”宣传报道。


立足审判职能,实现“标与本”兼治

为涉藏蓉籍党员群众开通快立快调快审快执通道,自2022年4月以来,诉前成功调解案件221件,受理涉藏蓉籍案件432件,跨域委托执行案件307件。

引入妇联、关工委等群团力量,发挥“豌豆荚未成年人保护法官工作室”作用,点对点精准帮扶9名留守儿童;综合运用“行前教育”“返乡教育”“网络教育”、委托流入地党组织教育等方式,开展法律知识培训30余次。

开展结对共建,实现“内与外”联动

在西藏6市1地党建活动阵地挂牌诉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地调解工作室7个,聘任在藏12名党务工作者为本院特邀调解员,在藏就近及时便捷高效化解纠纷。

组建“邑阳先锋”法律服务志愿队,选派法官和法官助理50余人,与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结对共建19支“邑阳先锋”志愿法律服务队;实体化建成“涉藏蓉籍党员群众法律服务之家”10个,接待党员群众340余人次,提供司法服务460余次。


延伸司法服务,实现“智与治”融合

完善与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的交流互动、情况反馈机制,收集意见建议7次,提升司法服务品质。

聚焦涉藏蓉籍人员多元司法需求,通过“两微一端”平台推送电信诈骗、民间借贷等群众关心的热点案例,相关案例入选成都地区法院劳资纠纷多元解纷典型案例;采用“法官在线指导+特邀调解员线下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助力在藏蓉籍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就业、救助、维权“三服务”。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