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菜地到博物馆 丹棱县让思政课更加可感可知、生动鲜活

  
2024-05-22 18:05:05
     

“同学们,上周我们一起去参观了企业,今天我们开展一次模拟招聘,大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长开始进行模拟面试。”5月21日,在丹棱中学开设的思政课品牌——“橙心”讲堂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在进行。课堂上,由学生扮演的“招聘官”在介绍完各自的“企业”后,学生们根据岗位需求、薪资待遇,进行了模拟入职演练。

“通过这两次思政课,我感受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认识到了自己与成为一名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差距,未来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以后为建设家乡做出贡献。”丹棱中学高一年级1班学生付昕栎告诉记者,这样新颖的上课方式,让她感觉到更加有趣,体会也更加深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在学生的心灵里面搞建设、为学生的信仰筑堤坝的课程,如何让思政课更加有温度,就要在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上下功夫,‘橙心’讲堂这样的形式是我们正在尝试的一个突破口。”据丹棱中学校党委书记王华云王华云介绍,近年来,该校积极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深度融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将思政课堂搬到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热火朝天的企业工厂、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记录历史的场馆基地,让思政课更加可感可知、生动鲜活。

 与丹棱中学将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有所不同,丹棱县城区小学校的思政课堂则更加注重学生对本土文化和家国情怀的培育。

当天下午,丹棱县城区小学校四年级20余名学生来到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雅堂博物馆。如今,这里的悠悠文脉不仅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也成为丹棱县城区小学校思政课的“移动课堂”。

“通过挖掘本土优秀历史文化,我们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娃娃们从小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点燃他们的报国之志。”丹棱县城区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李洪霞表示,小学阶段是树立孩子们正确“三观”和根植家国情怀的关键时期,学校将思政课搬到博物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让孩子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力量。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下午4点,这堂思政课在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中画上了句号,同学们却意犹未尽,分享和讨论仍在继续。

另一边,丹棱县端淑小学二年级5班的孩子们也在汗水中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思政课,在老师赵吉瑶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该校的“大雅草堂”,找到自己班级的菜园,开始种植蔬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哲理就在松土、挖窝、分苗、栽植、灌溉等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根植在了孩子们心中。短短一个小时,一双双小手沾满了泥土,布满汗珠的小脸上露出了无比开心的笑容。

 将思政课搬到菜园、以劳动引出朴素的道理,这只是端淑小学开展思政课的一个环节。据该校副校长何静介绍,端淑小学以端淑文化为背景,通过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发“四始”(日始、周始、月始、期始)校本课程 、打造“端小展台”特色课程、探索学科融合课程,构建起完善的“思政”课程体系。

近年来, 丹棱县统筹推进“大思政课”工作机制,通过“大思政+小课堂”,将劳动实践课与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联动开设“橙心”讲堂,打造具有丹棱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和特色课程;同时,紧扣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标,以“思政大课堂”为载体,构建多学科联动思政课堂体系,开设大雅双语、科创等特色讲堂,推动思政课程一体化发展;以“深耕家乡文化、讲好家乡故事、培育时代新人”为宗旨,成立“思政大课堂”课程研发中心,下设思政大课堂、思政大课堂宣讲团、思政大课堂实践中心。截至目前,丹棱县已举办“思政大课堂”主题教育10余次,覆盖师生4000余人次。

丹棱县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县将紧扣思政课教学目标和要求,不断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 程欢悦 刘丁源 文/图)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