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正气显担当 丹心向阳奔“小康”——记仁寿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林小康

  
2023-04-26 09:19:30
     

【人物名片】林小康,1984年出生,2004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先后在四川省川西监狱、仁寿县公安局彰加派出所、仁寿县公安局禁毒大队、仁寿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一中队、仁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慈航中队、仁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从警以来,林小康始终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从警宗旨,在工作中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始终保持爱岗敬业、清正廉洁的忠诚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是“四川省廉政先锋”候选人,他在一年的时间里破获交通事故逃逸案件127起,破获率接近100%;他19岁就做监狱管教民警,用大爱让多名服刑人员浪子回头;他在派出所工作时,下乡时偶遇一位老人,他主动多次下乡调解,让风烛残年的老人晚年生活有了保障:他在工作岗位上拒收红包礼金上百次,曾严词拒绝毒贩现金贿赂27万元;他曾多次遭受死亡威胁,前妻不堪压力含泪离去;儿子两次摔成骨折,他都没有时间送医,作为一名教师的妻子给予了他最大理解,被仁寿县公安局评为“最佳警属”……

他是谁?他就是仁寿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林小康。


咬定青山不放松

始终保持“干一行、爱一行”的韧劲

“我相信人是可以改造的!”回忆起2004年刚刚参加工作时的经历,林小康深有感触。“那时候我才19岁,面对陌生的环境,我只有认真学习、慢慢摸索。”

提起监狱,给众人的感觉都是冰冷的高墙、织密的电网,高度的戒备,令人生畏,殊不知在看似森严的外表下,也是有温情的。


因为监狱警察也是教师,教育的是堕落的灵魂,林小康就是那个充满温情的“灵魂导师”,他坚持把管理与教育融为一体,将主题教育与辅助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谈话相融合,心理疏导与思想释压相配合,稳定罪犯情绪,净化罪犯思想,提高罪犯认知,监区改造秩序持续安全稳定。

罪犯陈某因家庭关爱缺失,入狱后曾一度消极改造,抗拒劳动,表现极不稳定,成为监区重点关注对象。林小康多次找该犯谈话,耐心教育引导,主动联系其家人,帮助协调家庭矛盾,安排拨打亲情电话等,渐渐地罪犯感受到了监区对自己的关怀,觉得看似冰冷的高墙不再冷漠,也有温暖的角落。

“他是单亲家庭,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很深,只有真正的走进他,和他做朋友,才能帮助他迷途知还。”在林小康的积极开导下,从此以后陈某积极改造,并对过往所犯罪行深深悔恨,还当上了生产小组的组长。出狱后,陈某带着林小康的教诲,学会了理发,并在老家的小县城开了一家理发店。

几年后,陈某结婚生子,并前往新疆做起了工程,当起了“小包工头”。每当工作不顺、或是遇到心事时,他都主动与林小康联系。“逢年过节时,只要他回了四川,他都要来仁寿看我一趟,一起谈谈心、聊聊天。”林小康说。

干一行、爱一行,狱警也需要一股韧劲,这样才能耐得住寂寞。当然,在监狱里也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很多罪犯通过各种关系向林小康送钱送礼,希望得到“关照减刑”,可林小康却从未所动。“头顶国徽,就要对得起这身衣服,就要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期盼。”林小康义正严词地说道。

绝知此事要躬行

始终保持“干一行、懂一行”的闯劲

为了照顾家庭,2010年,林小康回到仁寿县公安局彰加派出所,成为了一名基层民警。“隔行如隔山,狱警和民警的工作性质完全不一样,一切又要从零开始。”

林小康深知,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是公安机关的建警之魂,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所从事的工作,只有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干一行、懂一行。面对困难,他没有被吓倒,而是迎难而上,虚心好学,主动向有经验的民警学习、请教,不断钻研业务知识。

“只有真正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到群众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一有空闲,林小康便选择走村入户。2012年的夏天,林小康在走访群众的途中发现了一个“怪像”:一栋小洋楼修得十分漂亮,而旁边确是一间小茅屋。凭个人直觉,既然挨得这么近,总会有亲戚关系。

“你们找哪个?这栋房子里没得人,在外面打工去了。”

“老娘,那你是他啥子呢?你在帮他看房子吗?”

“我是他妈妈,我儿子出去了,我在守他的房子。”

……

既然是母子关系,老娘为何住在脏乱差的小茅屋里,而不是直接住新房呢?林小康觉得有些蹊跷,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几天后,林小康找到村干部了解情况。“这个老娘生活很困难,儿子儿媳的房子不让她住、也不给她生活费,她主要靠捡废品维持生计。”提起这家人,村干部们连连摇头,“真的是不孝,我们也调解了多次,也在政策上给予老娘一些关注,但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


通过多次的外围走访,林小康摸清了这家人的情况,他选择在春节前夕,由派出所、村委会出面,再次对这家人的事情进行调解。“我当时研究了法律,如果不讲道理,那我们就讲法理。”林小康介绍说。

“这是我们的家事,管你们什么事。”调解中,老娘的儿子情绪激动。“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人性最基本的东西,你们都不懂吗?”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讲理、讲情,老娘的儿子在调解书上签字,并承诺每月给母亲200元的生活费,以供日常开支,小茅草房已经是危房,母亲须住在儿子家养老,母亲生病时必须精心照料……从那以后,每逢过年过节,老娘都要派出所去看看林小康,有时候带点时令蔬菜,有时候带点水果…她也把林小康当成是自己的亲人。

把辖区的群众放在心上,是他一直秉承的初心。他一直说:“为群众解决小困难,办小事儿,群众的满意度安全感自然就提升起来了。”

由于工作踏实、业绩突出,2013年—2015年,林小康被抽调至仁寿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刑侦大队工作。

2014年,林小康和同事在仁寿城区某酒店例行检查时,发现一辆黑色私家车形迹可疑,根据“缉毒”警察的敏锐感,他立即要求车辆靠边停车,下车接受检查。嫌疑人见状,迅速将车内的抱枕仍在了地上,而抱枕里面正是27万现金。


“放我一马,这个抱枕不是我的,你拿走就行了,没有人知道。”嫌疑人企图“贿赂”林小康,但他却并不为之所动,立马和同事上前将其制服、固定证据、依法办事。

参加缉毒工作以来,林小康夜以继日的战斗,参与侦破涉毒犯罪案件100余起,缴获毒品近二十公斤,抓获吸贩毒涉毒人员300余人,参与办理侦破12·17涉枪涉毒案。他是禁毒战线上的尖兵,用自己的忠诚,智慧和谋略工作在打击毒品犯罪一线,成为年轻民警学习的榜样,也为他以后在侦破交通逃逸案件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不破楼兰终不还

始终保持“干一行、精一行”的拼劲

“在工作面前不推诿、不退缩,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甘于奉献,用生命守护平安,用实干诠释担当。”这是同事对林小康的赞誉。

2017年,因工作能力强,林小康调到仁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慈航中队任副中队长。慈航镇是仁寿的“南大门”,境内的213线一条名副其实的大动脉,而保证“动脉畅通”,就成为林小康他们的首要任务。


运送砂石、煤炭的车辆大多超载,不但对道路危害巨大,而且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几乎是这条动脉上的顽症。对于交警来说,治理超载是最平常也是最难的工作。这些车辆基本上都在夜间行驶,不少司机更是疲劳驾驶,拦截超载车往往就是和死神打交道。拦下超载车,接下来就是处罚难。这些车辆一般都有“背景”,司机也见多识广,林小康既不能态度生硬,又要严格执法。

“这些货车司机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找我打招呼,有的甚至给出了‘月票’的诱惑,一位货车老板一个月给一两万元,喊我帮忙放行,这种违法行为在我这儿是过不到关的。”林小康说,“虽然工作很辛苦,守安全是我们的底线,但守廉洁更是我们的底线。”

有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2022年6月,林小康被调至仁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任中队长。

2022年10月16日19时30分许,在仁富路往仁沐新高速公路连接线800米处,有路过群众发现一名中年妇女倒在路上昏迷不醒,热心群众立即拨打了110和120。事发辖区仁寿县公安局普宁派出所接警后迅速派警赶往现场。经现场勘查,民警基本排除中年妇女昏迷倒地是刑事伤害所致,综合各方因素推定这是一起疑似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现场民警当即将案件移交给了仁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

仁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接手案件后,立即启动交通事故逃逸案件追逃机制。面对现场无监控、无目击群众、事发时段天色已晚等困境,办案民警迎难而上。根据案发时间、伤者伤情、过往办案经验等因素,办案民警综合研判后,初步推定这是一起两轮或三轮电动车逃逸案。确定侦破方向后,事故中队立即兵分多路有条不紊投入工作:有的小组走访群众,有的小组调取周边监控,有的小组确定伤者身份……

经过连夜奋战,警方确定伤者为仁寿县某金融单位退休职工苏某某,锁定肇事车辆为一台两轮无牌电动车,肇事者为40多岁的中年妇女汪某某。汪某某刚到事故中队时,拒不承认自己肇事逃逸。

林小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了两个小时的法律宣讲,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汪某某坦言因自己的电动车无证无牌怕承担后果,所以案发后选择了逃逸。在办案民警的动员下,汪某某的家人第二天就将2万多元医疗费送到了医院。后来,伤者苏某某因抢救无效死亡,经办案民警不厌其烦地调解,肇事者及其家属倾其所有地赔偿了苏某某家属40多万元,同时也取得了死者苏某某家属的谅解。

自2022年6月以来,仁寿县共发生交通事故逃逸案件128起,破获交通事故逃逸案件127起,破获率为99.2%,其中死亡逃逸案件破获率达100%。在长期一线实践中,林小康敢拼敢想敢创新,他创新实施了“三聚焦三强化”高效打防交通逃逸案机制。

行成于廉废于贪

始终保持“干一行、惜一行”的初心

林小康长期以中队为家,在一线办案中加班加点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他的妻子常说,原以为你在城里工作可以好好照顾家人,哪知道你几乎天天加班,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偶尔在小区外的事故现场碰到林小康,夫妻俩也就是点头致意。夜深人静时,林小康处理完案件回到家中,妻子一半埋怨一半打趣地说,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林小康办案成天不着家。最让妻子倍感委屈的是,去年夏天儿子不慎摔伤造成手臂骨折,妻子给林小康打电话求援,谁知林小康一句正在办案就把电话挂了。妻子强忍着眼泪,顶着炎炎烈日独自将儿子送进了四川省骨科医院。

无论是在禁毒战线,还是在交警一线,林小康都敢于较真逗硬。据不完全统计,他拒收红包礼金百次以上,在亲戚朋友中也背上了“不讲情面”的骂名。不仅如此,林小康因为干工作过于较真,从警以来多次受到死亡威胁,前妻因为压力过大选择含泪离去。林小康现在的妻子是一名人民教师,她对丈夫的工作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她知道林小康很忙,自己一人几乎承包了所有的家务活。儿子的手臂又一次摔伤后,她连电话都没有给林小康打了,因为她知道打了也没用。每年暑假,林小康都要带着妻子孩子游览三苏祠。林小康说,三苏祠清幽的环境能洗涤心灵,良好的三苏家风家教文化能给人以熏陶,三苏一生的廉洁自律能传递强大的榜样力量。所以,每次进三苏祠,林小康一家都会在“行成于廉功废于贪”文化石前驻足良久。2022年底,林小康的妻子被仁寿县公安局评为“最佳警属”。领奖的那一天,看着台上满面春风的妻子,林小康却鼻子一酸留下了眼泪。是啊,他欠妻子太多了,妻子不仅要照顾双方老人,而且还要管孩子的吃喝拉撒。至于来自于社会上有形无形的威胁,妻子也选择默默承受,从未在林小康面前吐露一句怨言。

在同事眼中,他是“最敬业的中队长”,在群众口中,他是“最较真的中队长”。他不知疲倦地穿过无数个黎明与黑夜,用实际行动维护着一方的平安。

“他是爱岗敬业的一面旗帜,工作中正派正气、业务精湛,特别吃得苦、舍得干、肯钻研。在廉洁自律方面,他要求下属做到的,总是率先垂范,不给任何违法人员‘留空子’。”仁寿县公安局副政委李海辉高度评价道。

“我和小康同志一起共事了很多年,我想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他:一是讲政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初心,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讲原则,守住廉政底线、不越廉政红线,抓好了班子、带好了队伍;三是敢创新,面对点多、面广、路况复杂的辖区环境,他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用‘三聚焦三强化’工作法破解了逃逸难题。”仁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李朝章说。

因为表现出色,林小康多次被县局、大队评为先进民警、优秀共产党员。他说:“警察是为人民服务的,要对得起这一身警服。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为辖区群众打造平安、畅通的出行环境。”

一身正气显担当,丹心向阳奔“小康”。这就是平凡的林小康!

(杨宇 文国权 文/图)

编辑:谢梦吟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