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公里距离、9000多个日夜 雅安宝兴公安倾力寻亲助“团圆”

  
2023-03-01 10:58:26
     

千里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在现在,一趟飞机、一列火车即可到达,可对于上个世纪90年代来说,千里也许就是一辈子……

2023年2月28日上午,陕西省安康市的谢守明及其家属将一面印有“千里寻人、不畏艰险、为民解忧、家人团圆”的锦旗送到了宝兴县公安局,“如果不是您,我的父亲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了,除了感谢您,我希望把这面锦旗亲自送给您。”谢守明对宝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赵建海说道。

此次能够找到父亲,谢守明特别感谢宝兴公安的主动作为和倾力付出,为兄妹四人27年的漫漫“寻父路”划上了完满的句号。


失联27年 苦苦寻找无影踪

1996年,43岁的谢世桂(父亲)和19岁的谢守明(儿子)为了谋生,前往四川省甘孜州挖矿。在到达甘孜之后,谢守明身体不能适应当地气候,出现了高原反应,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便和几个老乡一起离开甘孜,南下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务工,而谢世桂和其他工友则留在了甘孜。但令两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一分别就是27年。

由于当时通讯不畅,交通不便利,谢守明离开甘孜后,便失去了父亲的消息,且当年一起打工的工友也不知道父亲的下落。二十七年里,谢守明四处打听、多方寻找父亲的消息,一直杳无音讯,其余家属怀疑老人可能去世了,便建议谢守明放弃寻找。但谢守明心中不愿相信自己的父亲就这样离世,2022年上半年,谢守明再次托进藏旅游的朋友,在路过甘孜时到父子二人曾经一起挖矿的地方找寻线索,可惜天不遂人愿,一直没有得到父亲的消息。

   转机出现 热心民警倾力核查线索

2022年6.1芦山地震后,宝兴县刑侦大队民警赵建海和杨桦松在宝兴县实验幼儿园安置点安置受灾群众时,发现一名七旬老者,他既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又不清楚自己的家庭住址,经一标三实户籍查询也未能找到老人的信息。赵建海和队友猜测老人是走失人员,赓即采集老人的人像等信息。“我们把老人的体貌特征在系统中一一进行对照,在比对了80多位外貌相似的老人后,仍没有确定该老人的身份。”赵建海回忆道。碰壁后,赵建海和杨桦松没有放弃寻找,主动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协助调查。

2022年11月15日,雅安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传来了好消息,称该老人可能是陕西省安康籍走失人员谢世桂。得到消息后,民警赵建海立即联系该老人户籍地派出所,核实老人情况。经核查,该老人的确是谢守明在1996年走散的父亲谢世桂。赵建海随即与谢世桂的家人取得联系,当谢守明听见父亲找到了的消息后,激动万分,恨不得马上从陕西西安过来相认,但由于当时疫情等特殊原因,无法及时赶来。

一波三折 骨肉亲情终重逢

可就在赵建海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谢世桂家人期间,谢世桂与共同居住的6旬老人甘某某(女)离开了宝兴来到雅安市名山区居住。

2023年2月24日,谢守明和其家人千里迢迢从陕西西安驾车来到雅安,想见见失散多年的父亲。但由于谢世桂搬离了宝兴,且谢世桂没有手机无法取得联系,共同居住的甘某某担心上当受骗,拒不提供具体居住地址。无奈之下,赵建海和杨桦松只得寻求名山公安的帮助,两地公安民警倾力合作,查找两位老人在名山区的活动轨迹,经过多个小时的仔细核对和当地村组干部的指认,终于确认了老人的详细居住地址,找到了谢世桂。

“接到宝兴公安局电话的时候,我真的特别高兴,我看见父亲照片那刻,我就能确定他就是我的父亲!就算已经这么多年没见,我也能认出他来!”谢守明和妹妹们红着眼拥抱阔别27年的父亲。一家人终于团聚,可谢世桂早年因头部受伤,重要记忆丢失,记不起自己的家,记不起自己的名字,对儿女也只有模糊的记忆。

谢守明和家人表示,接下来帮父亲办理好户籍、身份证后,会带父亲去医院检查治疗。同时,他们将遵从父亲的意见,让父亲自己决定留在四川雅安还是回陕西安康。对谢守明来说,一家团圆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父亲快乐、平安和健康。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