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机旁守护市民平安 一句您好110她说了14年

  
2023-03-08 11:23:45
     

双流公安宣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一多

110报警电话是连接市民和民警的纽带,通过这条电话线,接警员24小时不分昼夜,接听、指挥、调度,为市民切实解决困难。他们每天要面对的是不同的警情、不同的市民,回答不同的问题,解决不同的求助。

彭媛就是其中一员,今年38岁,是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区分局指挥中心的一名辅警,担任助理辅警长一职。入警14年,她一直工作在指挥中心一线,处理突发事件,倾听电话那头的故事,在电话机旁守护市民平安。



“您好,110。”她说了14年

“您好,110。”作为一名接警员,彭媛需要有十分的专注力和敏捷的判断力。工作多年,对于处理重大警情,她已有许多经验。接到电话后,首先要判断警情类型,比如突发火灾、重大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等等,需要协调多部门共同处理,立即联系下发。比如,如遇突发火灾,首先就需要判断位置,问清楚燃爆物是哪种类型,起火的是何种场所,火势情况如何,是否有人员被困,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等。接着就派送至辖区派出所,这一系列动作需要在2分钟内完成。

“我就是喜欢这个工作,会面对不同的群众,遇到不同的事情。”2008年,彭媛进入双流公安分局,成为一名接警员。从最初的不熟悉,到现在经常在指挥中心指导新同事,已经是接警员中的“老人”。她自己估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工作14年,大约已经接警10万起。

电话那头的故事她听了14年

凌晨2点,彭媛接到一通报警电话。听声音,对方是一名20多岁的男性。像一个老朋友似的,对方开口第一句“你睡了吗?可不可以给我送2000块钱?”彭媛回复,这里是110。电话那头继续说:“我知道。”职业敏感让彭媛提高了警惕,询问对方是否不便讲话,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彭媛加上了对方的微信后,问到了详细地址,立即转给了辖区派出所。最后,民警在现场了解到,因经济纠纷,这名男子被债主“锁”在一处房屋,民警快速处置了这起案事件。

也有粗心父母把娃娃锁在车内的情况发生。有一年夏天,一名娃娃用电话手表打了110,他只知道自己在医院,不清楚具体位置。彭媛了解后,对孩子进行了安抚,幸运的是,正在民警开展工作寻找时,孩子的父母回来了。在电话里,家长对民警表示了感谢,民警也对其父母重申了安全知识。

热线里的生活感触她感受了14年

通过这条短短的电话线,彭媛收获了许多生活的感触。

“有的人可能真的一辈子都不会拨打110,他们觉得110是很神圣的,除非在他非常无奈,没有办法的时候,不会随便拨。”彭媛说。之前,她曾接到过一位老人的求助。老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和老伴不住在同一处,一直联系不上,自己的手机又停机了,联系不上其他家人,只好拨打110,请警察帮忙联系亲属。

“我们马上联系了他的儿子,又主动给老人家电话充钱,妥善解决了。”彭媛说,实际上,这是非常简单的一次联系,但是她感受到了老人的“不好意思”,所以印象深刻。“其实不用那么不好意思,有正常的求助需求,都可以拨打110。”

不过,不是所有的报警者都是友善的。“也有人打电话来骂人的,胡搅蛮缠,甚至直接说脏话。”大部分时候,彭媛还是对他们表示理解。“他们可能是情绪的宣泄,也有的报警人讲完后会觉得自己有点过分,然后对我们表示歉意,这时候我们也会安慰她。”有时候,彭媛会觉得像心理辅导热线,她最希望的,是通过这条电话线解决更多市民遇到的困难。

编辑:徐雯夏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