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霞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郭建民
近日,自贡市公安局自流井分局成功破获一起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谭某某(女,24岁,雅安人)。经查,犯罪嫌疑人谭某某通过虚构身份信息骗取受害人信任,骗受害人陈某某转账300余次,共计53万余元。
起诉还钱,“经济纠纷”挖出诈骗案件
2018年2月,自流井区居民大冰(受害人陈某某化名)在百度贴吧上认识“小琴”(化名),两人加了微信后相聊甚欢。2018年4月的一个凌晨,“小琴”称自己有急事缺两三百元钱,向大冰借钱,并发了身份证的视频给他,大冰信以为真,便借给“小琴”。后来的一个月内,“小琴”又陆续向大冰借钱,每次都是几百块钱,大冰都慷慨解囊。一个多月后,“小琴”称自己失恋,想去云南散心,又向大冰借2000元,并承诺工资发了一并还。但后来“小琴”并未还钱,反而以父亲去世、生病住院、钱借给朋友等各种理由多次借钱,金额开始变大。后“小琴”又以开工作室等理由,以在司法所工作的“朋友”谭某某作保,多次向大冰借钱。一直持续到2019年10月,大冰转给“小琴”的钱累计有300多笔,金额已达53万余元。2022年3月,大冰到自流井区法院起诉“小琴”,法院认为该案存在违法犯罪,便移交至公安机关。
突遭变故,“白富美”卖惨借钱
“小琴”自称是成都人,今年23岁,在成都有稳定的工作。在大冰眼中,她长得漂亮,家境优渥,工作又好,是许多人眼中的“白富美”。刚开始借钱时,“小琴”把身份证拍给大冰,大冰没有怀疑。经过一个多月后,累计借了几千块钱后,大冰便开始产生怀疑,不愿意借钱。于是“小琴”将自己“妈妈”、“闺蜜陈某”的微信推给大冰,通过和“妈妈”、“闺蜜陈某”的聊天,打消了大冰的疑虑。在这期间,“小琴”以自己失恋、父亲去世、生病住院、做手术等各类悲惨的理由向大冰借钱。在大冰印象中,“小琴”只是因为近期遭遇了一系列打击,处于人生低谷,将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糟,所以他总是会心软的借钱给她,即使自己没钱了,借钱也想帮帮她。
提供担保,“白富美”借钱开工作室
2018年11月底,大冰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借给“小琴”16万多了,便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借钱给他了,双方没有了联系。直到2019年6月,“小琴”再次联系大冰,称自己欠别人的钱,如果不还就会被抓进派出所,并推了一个叫谭某某的朋友的微信给他。谭某某自称是雅安某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将自己的身份证和工作证拍给他,并表示如果“小琴”没有还款能力,自己可以帮她还。于是大冰再次相信,借钱给了“小琴”。在此后,“小琴”以要和谭某某合伙开工作室为由,又多次向大冰借钱,在谭某某的担保下,大冰又陆续借了30多万给“小琴”。直到2019年10月,大冰不再借钱给她。2022年3月,大冰整理资料到法院起诉“小琴”。
抽丝剥茧,民警揭开骗局面纱
自流井公安刑侦大队民警接到法院移交后,迅速开展调查取证。民警根据受害人大冰提供的信息,找到本案关键人小琴(真实姓名为何某某)、谭某某、闺蜜陈某等人,但小琴和陈某均称自己不认识对方,也不认识谭某某,也从未在微信上加过大冰。经过深入调查,民警惊讶的发现,在微信上与大冰联系的“小琴”、“闺蜜陈某”均是窃取了何某某和陈某的身份信息的谭某某伪装的,不仅如此,大冰微信添加的与“小琴”相关的“妈妈”、朋友等其他5个微信号,也均是谭某某假装。
原来,谭某某长相普通,曾经在雅安某司法所工作过,后无业在家,因为没有工资收入,谭某某便有了骗钱的想法。谭某某窃取了长相漂亮家境优渥的何某某的身份信息,并复制了对方的朋友圈,将自己伪装成“小琴”与大冰聊天,聊了一个多月后便开始向其借钱。后来为了让大冰相信自己,谭某某便用了8个不同的微信号伪装成“小琴”的“母亲”、“闺蜜”、“朋友”等人,用谎言弥补谎言,打消大冰的怀疑,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骗了大冰5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