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锦水苑社区面积仅0.16802平方公里,但就在这片弹丸之地上却有两个新都最大的小区,一个是“万人小区”——锦水苑安置小区,另外一个是体量比“万人小区”还大几倍的富力桃园商住小区,内有房屋8000余套,商铺1000余间,人口基数较大,高峰期有居住人口2万余人,来自全国18个省份。2010年以来,随着富力桃园小区逐步交付,各类矛盾也逐步凸显,小利益团体增多、纠纷不断,房屋质量、公共设施使用及收益问题层出不穷,物业与业主矛盾尖锐,信访、上访,群体性事件接连不断……
负责锦水苑社区的社区民警是田保锋,他今年42岁,是中共党员,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区分局一级警长,1995年12月入伍,2005年10月转业参加公安工作,2018年8月任新都分局临江派出所社区民警。经过细致的走访调研,他总结归纳出“找党员,建组织,优机制,抓服务,织文化。”的五步工作法,锦水苑社区一步步发生转变,社区有了“温度”,社区群众有了“家”的感觉。
找党员、建组织,搭建社区管理基本骨架
为了改变富力桃园小区一盘散沙,没人管、不愿管、管不了的混乱局面,田保锋做足了基础工作。在与社区书记深入探讨后田保锋提出了以“党建带社建,以社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希望能弘扬正能量,助推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由此制定了工作的第一步:找党员。
在接触富力桃园小区业主的几个月中,他发现了20余名极具思想觉悟的业主代表、流动党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同时经过与业主的多次面对面谈心,找到了一批有能力、有时间、有意愿为小区平安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业主,初步筛选出了一个临时党支部,将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调入锦水苑社区,由党员业主担任临时支部书记,田保锋自己任支部委员,辖五个网格对应的五个党小组。同时由临时支部的党小组长在所属网格内继续广泛宣传,在2019年2月底正式成立了一支由50余名业主组成的、临时党支部能调动、听指挥的楼栋长、单元长、志愿者队伍。
至此,小区党的基层组织结构、社区的管理基本骨架力量搭建完成,打通了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
优机制、抓服务,变“整治”为“自治”
组织建成后,社区治理工作有了基础力量,田保锋组织富力桃园党支部、楼栋长队伍、志愿者队伍深入群众,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摸准小区痛点、难点问题,多次召开沟通、协调会,认真梳理、提炼出了小区业主反映最热烈,最突出的问题:小区A、B区之间道路商贩摆摊占道,地面污水横流,食物残渣、垃圾遍地;主干道上长期并排停放5、6排汽车,仅留两车道供来往车辆勉强通行,大多数时候开车进出小区在这段不足500米的道路上要耗费三十多分钟。
确定整治的重点后,田保锋继续收集居民对整治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协调富力地产尽快做好富力桃园A、B区中间道路移交工作,协同社区干部,积极联系城管、交警、综治等力量的介入。
2019年6月,小区A、B区中间道路正式移交,明确了执法权。在前期大量的宣传、引导下,道路的综合整治得到业主们的理解与支持,业主们纷纷为志愿者、治保队员、楼栋长、富力物业对道路进行划线、标识、栽桩、僵尸车清理等工作点赞,不少业主主动参与其中,极大地促进了整治工作的良性发展,大家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建言献策,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社区从“整治”模式逐步转变为“自治”模式。
织文化,让邻居处成朋友
锦水苑小区属于拆迁安置小区,人员绝大部分是本地居民,富力桃园小区属于商业小区,其中大部分业主为外省、市人员,两个小区居民之间难以互相认可,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让富力桃园小区业主找到归属感、安全感,田保锋与锦水苑社区党总支委员、富力桃园党支部积极协商,从社区微薄的文化经费中拨出大部分资金,在锦水苑广场举办了“端午节、重阳节、春节”文化汇演,邀请两个小区的业主共同参与,全部节目由业主自编、自导、自演,除此之外还组织了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通过一系列的文化主题活动,两个小区业主的心更近了,情感认同度提高了,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很大一部分业主互相之间成为了朋友。
道路通了、路面宽了、环境美了、关系和谐了,原来对小区党支部、派出所、社区能力表示怀疑的声音越来越少,富力桃园党支部的威望逐步提升。截止目前陆续有60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者队伍也从原来的19人扩大到了180余人。从政府管理到群众参与、共同管理,从整治到自治,富力桃园小区正在一步步转变,社区也越来越有温度。为此田保锋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深入扎根社区,团结带领群众耕耘好锦水苑社区这片居民自治之地,与社区群众一同书写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篇章。
(新都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