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召开

  
2022-06-15 16:34:42
     

成都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提出——

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四大行动 推动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6月15日,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司法局组织召开了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全市“七五”普法成效,并就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聚力推动全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试点等普法重点工作进行安排。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组长陈彦夫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通报了全国、全省“七五”普法先进情况,传达了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在《关于表扬2016-2020年四川省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上的批示精神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成都市教育局、金牛区、成华区、青白江区、温江区、邛崃市相关领导现场作了经验交流发言。成都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副组长、成员,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有关部门负责人主会场参加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区(市)县设分会场。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和省、市党代会精神。

过去五年,成都市有力有序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实施,各级党委(党组)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始终把实施“七五”普法作为“治蓉兴蓉”的基础性工程落实见效,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成都提供了重要基础。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统筹开展“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1.3万余场,覆盖400余万人次。在西部率先开通“法治号”“宪法号”地铁专列,“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充分肯定,“高校法治声音联盟”等专场活动被评为全省“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十大典型案例”。全国首创“社区法律之家”建设,创新打造“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等相关经验做法分别被写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和四川省“八五”普法规划在全国和全省推广。创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9个,创建“无讼社区”示范点位260余个。我市获评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城市,2个区(市)县、15个单位及10名个人获评全国先进,获奖数量居全国前列。5个区(市)县、41个单位及24名个人获评全省先进。

今年4月,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成都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为开展好今后五年普法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引。规划共分为7个部分,分别对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明确普法重点内容、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四大行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着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加强组织实施作出了规定。

同时,对应设置了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推广、企业(单位)合规建设、“法治成都”智慧普法平台建设等专栏,推动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

针对“八五”普法工作,会议指出,开展好新形势下法治宣传教育,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全民普法工作全过程,落实到“八五”普法工作各方面。要聚焦重点人群,实施精准普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重要指示精神,重点构筑我市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提能”、青少年“学法筑基”、村(社区)人员“识法明理”、企业(单位)人员“守法聚力”四大行动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切实满足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推动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要建设法治文化,强化法治沁润,大力实施法治文化建设工程,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要坚持守正创新,提高普法实效,紧跟时代步伐、贴近人民需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创新普法理念、方式和机制,不断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组织领导,凝聚普法合力,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