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是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单位,处在司法为民的最前沿和化解矛盾纠纷第一线,在推进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振兴中承担重要职责。
仪陇法院以“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为契机,传承朱德总司令扁担精神,深入推进“一庭一品”建设,着力打造“对党忠诚、公平正义、便民服务”的“扁担法庭”。为此,仪陇法院特推出“扁担法庭那些事儿”栏目,带您一起走近“扁担法庭”干警的工作、生活。
今天,为您讲述“扁担法庭”之金城人民法庭法官张扬扬的故事。
2022年2月,组织安排我到金城人民法庭工作。金城镇作为仪陇县的老县城,辖区面积大,常住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到法庭打官司的当事人受教育程度、职业背景、利益诉求各不相同,诉讼能力也千差万别。
在案件办理中,我不仅要“坐堂问案”,也要“出堂办案”,最大限度查清案件事实,化解矛盾纠纷。“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多做一些”成为我做好法庭工作的秘籍。
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
刚到法庭不久,我便接到一起“让人头疼”的案子。
这是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件,原、被告房屋毗邻而建,过去关系和睦,原告张某一家可自由通行于被告王某家院坝。
随着二人的关系恶化,王某在自家院坝修建了围墙,在两家房屋中间的巷道搭建铝合金顶棚,在屋后搭建了水泥柱子、修建了水池。
“这围墙一修,就影响了我正常通行,铝合金顶棚影响了我房屋的采光,水泥柱子、水池更是堵塞了屋后的排水,这房子我住都莫法住了!”一天,张某来到金城法庭,怒气冲冲地向我数落着王某的种种不是。
原来,早在来法院之前,村委会、镇综治中心多次组织二人进行了调解,但双方积怨已久,调解未果。张某便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拆除院坝围墙以便通行、拆除顶棚以便采光、拆除水泥柱子、水池和疏通排水管以便排水,并承担所有费用。
在得知张某将自己告上了法庭,电话那头的王某情绪激动“围墙、顶棚、水泥柱子、水池,这些都是在我自己屋里修的,凭什么叫我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加之生活中的小摩擦,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我深知,必须尽快结案,否则双方矛盾会越来越深,邻里关系越来越难以修复。
为查清案件事实,我带着合议庭成员和助理一次又一次去现场勘查,同时给双方做调解工作。
经走访调查,案情基本明了,可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我面前:判决让被告排除妨碍容易,可真正化解双方的矛盾、让破裂的邻里关系恢复如初却并不容易。
独木难林,我开始一遍一遍找村干部,详细反映两家人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并同村干部一起向镇上反映情况,希望与村、镇一起合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一次次走访调解,一次次推心置腹,终于让双方心中的坚冰渐渐融化。
“法官你放心,我明天就按判决书把该拆的拆了,该换的换了。”送达判决书的当天,在释法明理后,双方均表示心服口服。在我的提议下,两家人握手言和。
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多做一些
随着办理的案件增多,我发现,很多矛盾纠纷之所以发生、之所以难以解决,群众法治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之一。不少群众思维还停留在“谁声音大谁有理”“谁吵架厉害谁有理”。
对于群众来说,刻板的法条难以理解,只有结合鲜活的案例,以案释法,用贴近群众的语言才能真正让法条、让法律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在遇到婚姻家庭纠纷、赡养关系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简单的债务纠纷、宅基地纠纷等权利义务关系简单,案件事实明确的民商事案件时,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开展巡回审判,并借机开展普法宣讲活动。
同时,我把法庭办理的案件梳理归纳,找出有共性有警示作用的案件,每次下村办案,都会在村委或者有群众的地方停留,用拉家常的方式宣传一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从法律角度为他们解决问题,了解当地的矛盾纠纷情况,了解村民的法律需求,以便普法工作更有针对性。
“法官,我有个急事想请教”,一次我到日兴镇黎明村办案时,一位姓张的大哥急急忙忙找到我。
原来,他家种植柑橘,前段时间有水果商收购了他家柑橘却至今未支付货款,张大哥多番讨要未果。正一筹莫展之际,听到邻居说有法官在附近办案,便急忙前往咨询。
“在签收购合同时,要注意明确质量要求、价款、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在解答了张大哥的咨询后,我借机向他普及了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之策,帮助他防范法律风险。
之后,每次遇到时,张大哥都会熟稔的说一句:“张法官,又来办案普法了呀”。
通过这样的“微型普法”活动,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确实有所提升。“法官讲的对我们来说很实用,平时没机会学习这些知识,借这个机会多听一听学到了很多。”一位群众有感而发。
法庭之上,身着法袍,我是法官,秉公办案;走进乡村,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一个了解百姓需求,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党员干部。
要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我们的司法服务就绝不能止步于最基本的依法、公平、公正,而是要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多做一些,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矛盾纠纷,传递为人民服务精神和司法的温度,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肯定。
(张扬扬 郭洪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