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泸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①】省际边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水潦彝族乡走出新路子

  
2022-05-07 12:39:05
     

【见证•泸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系列报道①

织密微治理“群众网”

探索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运行的重要方式和依托,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源头。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地处川滇黔三省四县交界,彝苗汉等民族群众交错杂居。群众间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叙永县委政法委、水潦彝族乡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省际边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新路子。

01

紧盯“神经末梢”

聚焦群众需求

“社区原有路灯全部是太阳能路灯,因为安装时间长,设备老化,天晴的时候大概有一半亮的,下雨的话百分之八十都不亮。”

石榴籽•民心小分队在全覆盖走访时了解到此事,随即反馈至水潦彝族乡民心守护站。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水潦彝族乡民心守护站随即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社区党支部等共同努力,将原有的太阳能路灯更换为120盏交流电路灯,更好地照亮群众出行路。

“这路灯换了后,下雨天都亮得很,晚上走路再不怕摔跟头了。”水潦彝族乡俯黔社区居民李正仁高兴地说。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市域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群众。瞄准小单元、着眼小平安、盯住小需求,从点点滴滴小事出发,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

水潦彝族乡结合本地实际建立“1+11+56+N×30”的工作机制,即1个民心守护站、11支民心守护小分队、56个民心守护点,每个民心守护点设立N个网格,每个网格覆盖农户不超过30户,将市域社会治理的“触角”向“神经末梢”延伸。

02

唱响共治共享旋律

构建治理多元化

“车子往右边靠一点,你的往左,一点点就够了。”这是水潦彝族乡“巡逻劝导员”赵开强在协助开展交通劝导的一幕。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共治共享,水潦彝族乡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通过设立“环保卫士”“安全卫士”“巡逻劝导员”等让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不断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增强群众基层治理参与感、获得感。


这样的方式构建了以党委政府引领治理,政法力量协同治理,派驻单位联合治理,引导群众参与治理的“1+N”多元化治理模式,打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03

化被动为主动

积极开展边界合作

水潦彝族乡与贵州省、云南省比邻,且彝苗汉三族交错杂居,如何更好为群众提供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水潦彝族乡综治中心积极推进“守护民心”工程,紧盯土地纠纷、婚姻纠纷、债务纠纷、民生问题等重点领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常态化管理”,同时积极探索边界合作模式,建立分析研判共商、矛盾纠纷联调、平安建设联创等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综合能力,打通农村治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

首页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