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法治颜值”  擦亮自治“金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口村善治有妙招

  
2022-04-06 20:29:13
     

屈治君 张远忠 余雪连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

“先调解可以吗?”“同意!”近日,在南江县江口村委公共法律服务室,由帮扶干部、“第一书记”、乡镇干部、派出所、司法所干警组成的法律团队对村民李某、周某的矛盾纠纷进行现场调解。李某和周某因责任山林界纠纷闹矛盾,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变得“剑拔弩张”。经过双方出示《林权证》,调解员认真宣讲政策,耐心开展调解,双方口服心服,和好如初。


现场调解

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地处山区,系巴中市委政法委帮扶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落后村。市委政法委派1名正科级党员干部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组建工作队实地帮扶,委机关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农事关键时期重点帮扶,脱贫致富出高招,德治善治用妙招,被司法部、民政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巡回法庭

“法律诊所”高效化

南江县江口村第一书记陈科伊介绍,“法律诊所”是由驻村工作队员、镇干部、法学会员等组成的工作队,每周四全天候“坐诊”,同时对调解的矛盾纠纷按照“一案一卷”进行归档。据了解,“法律诊所”累计接访群众153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600余起,件件息诉罢访。“法律诊所”成为村“两委”善治离不得的好帮手。


法治宣讲

“公开审理”法治化

“被告人王某因琐事与邻里杨某发生殴打一案,现予以公开审理”。近日,南江县法院巡回法庭在江口村公开审理王某与杨某的矛盾纠纷案。

封建迷信,打架斗殴!以前的江口村这些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村民动不动就出手打人,不孝敬父母、不赡养老人成了家常便饭”,愚昧的思想观念、淡薄的法律意识,是江口村发展的最大障碍。

“通过这种现场审理的方式,依法办理一件案,教育警示全村人,收到很好的法律效果。”村主任感慨万千。

现场公开审理,仅仅是江口村法治宣传教育的一个缩影。村里随处可见法律宣传标语,“小规约”撬动“大治理”,制定的《江口村村规民约》,人人遵守。在村部法律宣传橱窗、法律知识小故事展板、道德讲堂……潜移默化地催人奋进,村民自觉破旧俗、树新风。

“法治书屋”常态化

下两镇江口村“法治书屋”远近闻名。走进“法治书屋”只见各类图书一应俱全,不论是文学、农技、还是社会科学、法律书籍,都是整整齐齐分类摆放在书架上。“遇到事情不晓得咋处理,就来这里学习学习!”在法治书屋读书区,几名村民正在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有的还边看边记。通过建立“法治书屋”,村民自主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蔚然成风,实现了连续6年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非访“零发生”。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