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通过视频会议开展审讯?千万别信!警惕“共享屏幕”!

  
2021-10-15 16:19:32
     

随着人们反诈意识的提高,骗子的手段也在“更新升级”。不轻信陌生电话转账,不随意输入银行信息密码,现在,还要提醒市民,需警惕手机会议APP中的“共享屏幕”功能,该功能可能会让连线的对方隔空盗刷你的钱包。

近日,成都市双流区的罗女士因轻信陌生来电,被冒充湖南长沙的警察以手机会议视频方式“讯问”,最终被骗走了2万余元。

陌生来电称“你名下有银行卡正行骗”

添加QQ上的“警官”网络在线审讯

10月11日中午,罗女士正在午休时,接到了一名陌生男子的来电。罗女士回忆,电话那头的男子自称是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他告知罗女士,其名下有一张电话卡涉嫌诈骗案,且涉案金额较大,需请罗女士配合调查。

联想到自己最近在办理车贷,曾向公司提交过相关身份证明资料,罗女士觉得,或许是自己的信息被盗用了,以为真的卷入了诈骗案,便按照对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个陌生的QQ号码。

这个QQ号码的昵称为“档案收发室”,添加好友后,对方称,以罗女士的身份证号码在湖南长沙注册的一张银行卡用于行骗,公安机关要视频连线罗女士,将对其进行审问。

惊奇不惊奇?

公安机关审讯“嫌疑人罗女士”,居然无警力现场看守她,还是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可是,朋友眼中“平时那么聪明的”罗女士却轻信了,并拿着手机单独“躲”到了自己的车内。


视频连线共享屏幕

陌生网页输入密码后钱财不翼而飞

视频连线中,罗女士看到,对面是两名穿着警服的男子,他们坐在一个房间内,用严肃的语气告知罗女士。“你现在涉嫌诈骗,我们要对你的资金进行视频审查。”

为了骗取罗女士的信任,对方在QQ上向她发送了一系列伪造文件,包括其涉嫌的诈骗案受案回执、罗女士的人口信息以及涉嫌诈骗的银行存折流水信息等。

在对方发来的文件中,罗女士看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相片、住址、婚姻情况等完全与自身相符,更加慌乱。

接着,骗子继续对罗女士进行“审讯”。“他们问我名下有几张银行卡、每张卡有多少钱。”罗女士说。罗女士老老实实交代了,并且还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一款会议软件,并开启了“视频共享”功能。

该功能开启后,罗女士的手机屏幕能够被对方远程操控。对方在其手机上安装了一款名为“安全防护”的APP。期间,罗女士稀里糊涂在APP上点击了授权,并打开了一个网页。在该网页上,均显示罗女士的个人信息,已经进了这个“局”的罗女士,在网页上输入了一次自己的银行卡密码。

民警复盘新骗术

共享屏幕中骗子或下载病毒软件盗取信息

罗女士深陷困局的同时,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区分局接到了市局推送的预警信息,分局反诈中心辅警郭雨鑫迅速拨打罗女士的电话,但是罗女士始终处于通话中。郭雨鑫心急如焚,赶忙联系其丈夫小罗。孰料,郭雨鑫表明身份后,小罗警惕意识很强,以为郭雨鑫是诈骗份子,挂断了电话。“他以为我是假冒的警察,是诈骗电话。”

郭雨鑫将情况向市局报告,联动小罗户籍地派出所说明原委,获悉罗女士当前的准确位置在双流区彭镇。郭雨鑫立即联系分局杨柳河派出所社区民警,马上找人,同时赶往彭镇。

“我到的时候,罗女士的同事刚刚找到她,发现她在自己的车里。”郭雨鑫立即来到车旁,拉开车门,亮明身份,并拿下了她的手机,嫌疑人看到“审讯”对象变成了警察,便切断了视频。

“我没有转账,但是卡里的24795元不见了。”那么,骗子是如何将钱转走的?

根据案情梳理,警方初步判断,罗女士在与骗子进行视频共享手机屏幕时,对方在其手机上下载的“安全账户”,实际上带有病毒。在罗女士打开并输入了密码的网页上,骗子实际上就已经获取了她的密码信息,并自行进行了转账手续,从而成功骗得钱财。

警方重要提醒

1、如果对方自称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说你涉嫌违法犯罪,如果你真的不放心,请到就近的公安机关“自首”。请记住:公安机关不会放任嫌疑人独自逍遥在“网络的那一端”,如果你涉嫌违法犯罪,无论你在哪里,警方都会找到你、见到你,当面询(讯)问你!

2、不要与陌生人共享屏幕!

3、公民在从事社会活动时,个人身份信息应有所保留防范避免他人盗用造成损失!

4、公安机关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其他组织、个人为公民代办户口及身份证。若非必要,请勿将身份证件原件交由他人使用!

5、在从事社会活动时,例如买保险、购房、办理银行卡等,如需交付身份证复印件,在身份证复印件上注明“仅用于XX使用”。备注的字迹最好与复印件信息内容有交叠或者接触,以防被再次复印重新利用,但不要盖住身份证号,姓名等重要信息!

双流公安宣

编辑:夏修露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