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枫桥“满天星”   “桂花树下”和为贵 ——泸州市纳溪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巡礼

  
2021-10-18 10:41:27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杨元禄

如何做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后半篇文章?泸州市纳溪区司法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针对农村法治人才缺乏,群众对法治服务需求强烈的实际,主动与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对接,主动靠前服务,让高校的法治人才“上山下乡”服务群众;以党建引领,实施城乡治理“精准滴灌”;实施校地共建,让思想教育“润物无声”。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起的校地共建“满天星”工程,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城乡基层治理,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做深做实做细。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所谓“满天星”工程,就是由西南医科大法学院选派160名品学兼优的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13名教师,泸州市纳溪区结合师生的特点,将老师分配到全区的 13个镇街,学生分配到156个村社区,并通过组织程序,聘请学生为村社区法治副主任,老师为镇街法治副镇长或副主任。

“满天星”工程建设,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一机在手,有什么法律问题,即可向所在村的法治副主任线上咨询。同时,“满天星”工程各镇街中队,利用节假日来到群众身边,面对面解答群众法律咨询、普及法律知识,形成“村法律顾问+‘满天星’工程+法律明白人+网格员+村辅警+村社干部”六支队伍的调解体系。目前已成功化解纠纷36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网上枫桥”。

校地共建“满天星”工程,最大的特点是高校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泸州市纳溪区精心选设立20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示范基地。每个中队线上的第一课是接受所在地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线下第一课,就是实地了解纳溪红色文化、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简史。截止目前,参与“满天星”工程的学生已有89名向学校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泸州市纳溪区司法局把教育整顿效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强大动力。他们从具体的工作实际出发,转变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创新推出“满天星”工程的同时,推出“桂花树下”人民调解品牌、“律师(法律工作者)值班制度”“企业法律服务团”“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上门服务”“提供多途径送达公证书”“普法短信平台”“特殊对象特殊入矫”等多项便民利民措施,有效缩短了为民服务的距离,扩大了为民服务的半径,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认可度。

所谓“桂花树下”人民调解品牌,就是针对以前纳溪区人民调解工作各自为阵,散乱小特点明显,有场所,无标识,有工作,无特色,有成绩,无提炼的问题,由区司法局统筹全区人民调解品牌为“桂花树下”,实行名称、标识、制度“三统一”,下设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妇女儿童权益纠纷、诉调对接、校园纠纷、商会等6个专业。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组合拳”,“桂花树下”人民调解品牌创建以后,全区各调委会通过统一“品牌、标识、制度”达到进一步“统一思想、践行宗旨”的目的。自“桂花树下”调解品牌打造以来,因为心结解开,矛盾化解,邻里也变得和睦起来,家中有大小事,邻里间相互帮衬蔚然成风。矛盾纠纷少了,和谐共处多了,“桂花树下调纠纷,乡风文明和为贵”的品牌效应得以充分彰显。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60次,化解纠纷128件,同比增长22%。同时,坚持“法治纳溪行·一月一主题”,线上线下结合,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向群众面对面开展法治宣传,收效极佳。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