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花开“枫桥路”——绵阳市公安局涪城分局城郊派出所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纪实

  
2021-09-07 11:51:18
     

顾伟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马超

近年来,绵阳市公安局涪城区分局城郊派出所抢抓公安高质量发展机遇,努力将枫桥经验同智慧派出所建设深度融合,以智慧警务提质为民服务,形成了“五心”调解、“平安”卫士和“友+”三大品牌,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插上科技翅膀。


“五心调解”探出与时俱进的改革路径,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创新用心、爱心、耐心、专心、放心“五心”调解法,推行矛盾纠纷从家庭、村居到综治、司法分层级调解,打造群众呼声有人听、矛盾有人调、信访有人接、诉求有人办的多元化解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


一是家庭纠纷家里调。坚持德治为先,联合开展社区宣传、乡村大喇叭、小手牵大手、六进六边等活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治环境,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城乡群众崇德向善,促进家长里短的“自家事”心平气和解决。

二是一般纠纷村居办。坚持自治为基,组建8支村居宣讲队,将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纳入其中,采用有事不躲、无事常访的方式,实时掌握化解矛盾。健全完善社区恳谈会、乡村坝坝会、法治说讲会等基层民主方式,扎实推进村规民约建设,涉及邻里纠纷、利益分配、矛盾摩擦等一般纠纷,村居干部出面解决。

三是基层矛盾基层解。坚持党政统领,由政府综治部门牵头,在村居委会落实调解服务站8个,在市场、车站设立调解服务岗,小区物业设义务流动调解员24名,实现了突发矛盾就地化解,打通纠纷调解最后一米。

四是专业问题专家管。坚持法治为本,统筹用好司法调解员、值班民警、社会等三方力量,在落实驻所调解员7*24小时跟班作业的基础上,延伸推行远程调解、联合调解等线上运行模式,依托律师、法官、心理专家、院校专业教师等力量组建的专业服务团,提供“点单式”调解咨询。


“  城郊卫士”当好维护治安的定海神针,探索“数据+人力”的平安创建新体系,以社区警务为纽带做强“城郊卫士”这一品牌,绘织一张公安搭台、多方合唱、集约高效、共享共赢的基层治理网。近三年来,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大幅度下降,32个小区、村居、单位“零发案”,社会治安不断向好。

一是筑牢社区基石。派出所对17个社区警务室全面升级,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精准定位职能任务,让民警真正走进群众、扎根社区,通过分片划块,全面采集人、房、物、事等基础信息,全面掌握治安乱点、防范难点,全面落实警务服务,当好平安守护者和群众贴心人。

二是整合各方力量。成立专职巡逻队,与135快反队、特巡警等联勤联控,形成大防控网络和五分钟防控圈。将村居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组成义务巡逻力量,将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出租司机等组成街面流动协防力量,将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场所安保人员纳入治安守望力量,组建千人城郊卫士志愿队伍,时时把控辖区治安脉搏、守护一方平安。

三是建设立体防控。通过“政府+社会”的方式,推行科技兴警战略,健全城市天网、完善雪亮工程、打造智慧小区、增设治安卡口,积极整合企事业单位、行业场所监控,一并纳入派出所管理。组建视频巡查专班,开展双轨同步巡查,提高信息化防控水平。

四是打造智慧警务。在全市率先建设集视频捕捉、警情分析、指挥调度为一体的勤指中心,依托可疑车辆自动预警、治安风险自动推送、案件办理自动提示等功能,与线下警力无缝衔接,精细研判、精准预警、精确指挥,实现治安案件、110警情双下降。

五是推行房东自管。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占比高的实际,派出所从房东处着手,建立“城郊好房东”积分评选机制。通过书面告之、如实登记、加强监管、举报有奖等载体,从源头上管理好、服务好流动人口,形成互动、互信、互帮的良性循环,辖区治安秩序持续向好。

“友+”服务提高警民一家的幸福指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友+”服务,提供朋友式的关爱,全面实施平安护民、执法为民、服务惠民、沟通亲民、形象暖民“五民工程”,切实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探索智慧服务新举措。秉承“网上网下两条线、服务群众零距离”理念,搭建各类智慧平台,努力实现一键报警、报案自助、远程报警即录、智能档案查询等多项智慧警务便民功能。推行一站式服务,设置综合服务区,实现身份证受理、交管业务处理、日常证明出具、出入境办理等业务24小时自助办理,深受辖区群众广泛好评。

二是推行“校警联勤”新做法。结合辖区大、中、职学习师生比例多的特点,派出所主动在学校老师和学生中发展“校警”队员,组建校警队伍10支,长年坚守在校园,确保隐患发现早、信息上报准、联动处置快。同时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警民携手,凝聚智慧。城郊派出所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切实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成果惠及全社会,惠及到每一位群众,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永远焕发勃勃生机!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