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老照片 回眸蒲江县法院变迁史

  
2021-07-12 10:31:21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经书日月,年华果腹,翻看蒲江县法院,微微泛黄的相册,照片中老旧的办公大楼、前辈法官的老式制服、奔走在田间地头办案的二八自行车、审判台上一双双坚毅的眼神无不述说着那些流淌在时光里的惊艳回望!蒲江法院的发展历程就从这些旧照片一一讲起……

发展变迁的审判大楼

蒲江法院前世今生的秘密隐藏在审判大楼搬迁前遗落的尘埃里,辗转回望、筚路蓝缕,见证着法院升级变迁、不断完善的风雨历程。蒲江法院的前身是蒲江县人民政府司法科,1951年9月,蒲江法院在县人民政府司法科的基础上成立,正式挂牌办公。1980年以来,蒲江法院先后在小南巷、河西路、春江巷建起办公楼和审判楼。


①河西路审判庭旧址


②小南巷旧址


③春江巷旧址


④朝阳大道新审判大楼

春去春回,2001年,蒲江法院新办公大楼建成,成为蒲江朝阳大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蒲江法院人告别春江巷旧址,来到了鹤山街道朝阳大道189号。在这里,蒲江法院的光辉历史和“小法院也要谋大作为”的奋斗不息精神将在这栋现代化、科技化的办公大楼继续传承和书写。

惊艳转身的法院制服


法官制服的变化历经三十多载春秋,不仅是我国法院建设的缩影,更记录下了我国法治发展进程的步履。1984年起,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统一穿着制服,佩戴肩章和大檐帽的军警式制服,庭审氛围也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到了2001年,法院统一换发西服式制服佩戴胸徽配装,黑色法袍登上历史舞台,法官形象焕然一新。庭审也从“纠问式”到“控辩式”,“有罪推定”到“疑罪从无”,每一份裁判文书发放前都需要院庭长签字,提升了审判质量。就像制服褪去了军事色彩,法院的司法理念不断提档升级。


2007年以后,法官夏装一改灰色系,上衣的色彩成为了浅湖蓝色下装是藏青色西裤或裙装,诗意一般“月牙白”的制服设计庄重挺拔也更加亲民。


2017年,是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第二年,“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平稳运行,新夏装也隆重登场,“国际灰”致敬经典,“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被寓意其中。制服惊艳转身,我们换下的是留有时代印记的制服,固守坚持,不变的永远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


薪火相传的办案工具

随着经济社会地不断发展,法官办案交通工具也随之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也是法治进程的时代缩影。

80年代,法官外出办案,主要还是开“11路”或者自行车,“11路”即是用两条腿走路,蒲江话叫“甩火腿”,条件稍好的时候,就骑着二八自行车在蒲江的大街小巷穿梭,办案效率极低。


90年代,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法院也为乡镇法庭配备了摩托车,那是摩托车还是比较时髦的交通工具。以前骑自行车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在半个小时就到了。


21世纪后,法官的出行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开始使用警车办案。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经济纠纷的不断增多,相比于以往,当事人在外地和外省的情况越来越多。省外的案子也可以坐飞机或者高铁,极大地便利了法官的办案。


那些年的自行车、桑塔纳或许只能在珍贵的照片里追寻身影了,但他们承载了法院人见证历史发展、法治进程薪火相传的所有记忆瞬间。

驰骋时空的信息革新

法院信息化发展不仅意味着给当事人带来的便捷与幸福,更是意味着司法效能的提升。驰骋时空的革新在历史转折中书写着心潮澎湃的慨叹。

1950年,蒲江法院第一份民事案件判决书诞生,这份由毛笔撰写的判决书保留竖排从右首开篇的习惯,法治蒲江的曙光从这里冉冉升起。


昔日的宣判大会

vs

今日的远程开庭


从线下立案调解,到跨域立案远程调解走进普通大众的视线。从法官用双脚开启挨家挨户敲门送达,到今日邮寄送达、电子送达的推广适用。

时光斗转星移,法院的各种司法便民措施渐见成效,切实方便了老百姓通过法院处理纠纷、定纷止争,司法公开让人民群众与司法活动的距离拉近了,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也有力防范了司法腐败。

 

(文图由蒲江县法院提供)

 

编辑:徐雯夏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