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丹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以来,邛崃市司法行政系统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系列活动,通过谋惠民之策,增强法律服务针对性;行便民之举,增强法律服务便利性;解民生之忧,增强法律服务实效性,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为谋惠民之策,增强法律服务针对性,邛崃市司法局出台了公证惠企政策,开通涉企公证“绿色通道”,落实公证费用减免,对涉及重大项目公证案件,落实“三优”原则,即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优先出证,将原7个工作日出证的缩短至3个工作日,原15个工作日出证的缩短至5个工作日。同时,该局还简化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程序,实行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容缺受理,免除经济困难审查环节,对初步判断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缺失部分证据材料的援助申请,采取信任在先予以受理,并引导民工事后补充相关材料,目前已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179起,涉案金额200余万元。开通行政复议绿色通道,该局还推行行政复议“最多跑一次”,引导申请人优先采用邮寄等方式提交行政复议申请,针对提交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交所需材料。按照“简事快办”原则,除重大疑难行政复议案件外,将法定审理时限由60日缩短至45日内办结,确保案件“快立、 快审、快结”。
为行便民之举,增强法律服务便利性,邛崃市司法局开展了一系列“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法律服务活动。结合垃圾分类、妇女儿童维权等热点话题,该局组建法律服务小分队,开展送法活动100余场;结合社区“口袋公园”、街巷改造工程,探索布局一批微普法阵地,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落实人性化服务理念,针对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等群众,安排工作人员开展法律服务“送上门”。为扎实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该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全市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人员库,选聘65名法治人才全覆盖担任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分学龄段制定22项法治教育计划和41份法治课件,开展模拟法庭、禁毒教育轮训等活动20余场,全面提升“法律进校园”工作实效。该局还进企业,推动“法治体检”常态化,将涉农民工企业作为重点体检对象开展检查25次,“体检”劳动合同5000余份,重点检查合同性质、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容易出现侵犯权益的条款;提供“点单式”普法服务,举办法治讲座17场,切实增强企业管理人员依法经营法律意识。
为解民生之忧,增强法律服务实效性,今年以来,邛崃市司法局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民情“大调研”活动和社区矫正对象“大走访”活动。在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中,该局牢固树立关口前移的超前意识,实行排查、预警双管齐下,将调解与网格综治无缝衔接,充分发挥“五老”调解员、新乡贤等作用,落实应调尽调。强化分析研判,运用数字赋能开展“云调解”、“智分析”,结合矛盾纠纷成因落实源头化解,成功调解矛盾纠纷749件,涉案金额达1470余万元。在开展民情“大调研”活动中,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组织单位骨干、各基层司法所人员深入基层倾听民情、体察民意,收集意见建议等20余条,并将群众意见作为教育整顿关键环节在整顿中作出回应。在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大走访”活动中,该局针对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地毯式”走访,通过访谈、咨询谈话、心理测评等,全方位掌握全市矫正对象家庭情况、生活状况、思想动态,针对性提供量体裁衣分类管控,切实提升平安城市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