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熊勇
一个随时处于满血状态的检察官!
每天英姿勃勃办案件,
每月激情四射定目标,
每年风风火火搞考核。
半路转行的医学学士
2013年7月,陈远萍从彭山司法局调任到检察院成为公诉科的一名普通干警。刚来的时候,很多人问她:“远萍啊,怎么好端端的医生不当,要跑到检察院来受苦受累喃?”甚至还有人调侃道“你怕是害怕自己医不好别个哦?”她笑笑,不做任何解释。
她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名检察官。虽然阴差阳错学了医,但并没有阻碍她走近法学。她一边认真学医,一边自考法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顺利取得了川大法学学士学位。她放弃了保研,作为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考入丹棱县医院,却在执业医师考试和司法考试同一天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司法考试。
她办理的教师刘某强奸案,于2015年入选四川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十大典型案例”,2016年入选四川省妇联等组织的第一届四川省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优秀案例。
有温情的检察官
她在办理周某骗取社保案时,周某70多岁的老父亲到检察院请求释放周某,认为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一到办公室就跪下了,陈远萍赶紧跪下扶起颤巍巍的老人,并给他保证“我们检察官一定会公正办理案件的,你放心。”她这一跪让周老感动了,之后虽常到院了解情况,但一直态度较好,再没有过激行为。
不囿于就案办案,陈远萍深知打击犯罪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一案教育一片”,敬畏法律、预防犯罪是法治的应有之义。她积极投身各类法治宣讲活动20余次,并从办理的两抢一盗、醉驾、开设赌场、贩毒等各类案件中提取法治宣传热点,将办案中的有效做法和对法律的适用及对日常生活的提醒,编发成130余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传信息,通过“两微一端”向社会公开,积极回应广大群众对检察产品的更高需求。
队伍里的“实干家”
2019年底,彭山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第三检察部整合了原刑事执行检察、控告申诉、法律政策研究、案件管理、检察技术等职能,陈远萍任主任。通过“一案多移”将案件管理工作融入第三检察部的司法救助、技术性证据审查等各业务职能中,并进一步保障了全院各项诉讼工作顺利开展,获得了上级检察院领导肯定并转发全市推广。2020年,彭山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在她的带领下,五项业务工作在市院考评中2项名列第一,2项名列第二,1项名列第三。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最重要的是有底线、有原则、有担当、有责任心,以这些的姿态做一份平凡的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凡。近三年来,陈远萍独立评查了140多件案件,评查文书两次被评为优秀评查报告。
甘当“老黄牛”的妈妈
作为一名军嫂,她守得住、行的正,一个人在彭山坚守6年,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工作。怀孕8个月了,还穿着借来的超大号制服出庭,顺利完成了张献忠沉银系列案中主犯的公诉工作。
她在日记《公诉宝宝养成记》中写到:妈妈是一名国家公诉人,在发表“我们受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检察院的指派,代表本院,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时最自豪,在每成功办理一件案件时最有成就感,在每完成一件案件时最高兴...
公诉宝宝出生后,她为了兼顾工作和照顾家庭,成了眉山到彭山早晚班公交车的常客,只为晚上能按时回家陪伴儿子。
她调侃自己是“不爱红妆爱军装,不爱酒酿爱为娘”。
当清晨儿子拦着不让她上班时,她告诉儿子“妈妈要对得起办理的每一件案件,要对得起领的工资,在其位谋其职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她,办得了案件,上得了法庭;
她,写得了文书,上得了讲台;
她,担得了责任,下得了苦工;
她,经得起考验,对得起嘉奖。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近八年全身心的检察生涯,给予的是办案经验的积累,更是自我梦想的塑造,自身能量的酝酿,是继续向上追逐的底气。
这期间,她的办案文书被评为优秀审查报告、优秀公诉意见书,参与的张献忠沉银系列案办案组荣立三等功,她本人也获得出庭风采奖、政法维稳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眉山市优秀公诉人、全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能手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