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海,男,1974年11月出生,汉族,四川省合江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合江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刘启海牢记服务大局使命、恪守司法为民初心,将自己对法律信仰的坚守和对审判事业的热爱融入到工作中,忘我工作成常态,案无大小记心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荣获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个人三等功”,全省法院“十佳执行干警”,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个人二等功”,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临危受命:“党组信任我,我就要把责任扛起”
2016年3月,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号角全面吹响,执行攻坚战全面启动。“基本解决执行难”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成为首批员额法官的刘启海,临危受命调任执行局负责,毅然担起执行攻坚重担。怀揣着为民情怀,靠着骨子里浸润的拼搏精神,刘启海接过执行攻坚接力棒。他永远都记得自己办理的第一起执行案件——肖淑华申请执行唐绍华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唐绍华需支付肖淑华9.5万元赔偿款,可被执行人唐绍华查财产无财产,寻人无着落,案件数度进入执行死角......为了执结这起案件,刘启海多次蹲守,“七擒老赖”,用尽搜查、拘留等强制措施,搜查出案款4000余元支付肖淑华,并通过司法救助方式兑现20000元。面对申请人渴望的表情、求助的眼神、失落的哭泣,刘启海深切感受到执行工作对一个个普通老百姓来说何等重要。他说,只要自己身为法官一天,就会努力让一份份判决成为权利的保障书。
三年多来,刘启海办结各类执行案件3008件,其中执行完毕案件1115件,终结执行案件622件,终本结案1043件,其他119件。结案率96.38%,无一错案、无一国家赔偿案件,其个人平均办案数年年远超全院、全市法院系统法官人均办案数,是全院办案最多的法官。
拼命三郎:“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刘启海个子中等、清瘦,是一个盯着工作不放的人。无论在哪个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已然成为他不变的工作态度和人生底色。正是刘启海这骨子的执着劲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得案件执行引来一次次的“柳岸花明”。
2018年8月,刘启海又接收到了一个“骨头案”。张溟洁申请执行王光兵、王光华物权保护纠纷,需强制腾迁合江县城中心被执行人的房屋。因被执行人以自己生活困难为由煽动周围不明真相群众阻扰执法,第一次强制执行以失败告终。一边是被执行人霸占房屋但确有履行困难,一边是生效法律文书必须依法执行。如何破解这个困局,刘启海一直在思考。在第二次实施强制执行当天早上6点,天刚亮,刘启海便只身一人来到被执行人住所周边悄然走访,对附近商铺的业主释法,熟悉群众、了解情况,最大限度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通过他们告知不明真相的群众,让他们成为“执行明白人”“执行志愿者”。在强制执行威慑和周围群众的劝说下,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开门配合法院执行,房屋成功腾迁。案结事仍未了,房屋腾迁后,刘启海始终挂念被执行人的生活困难,通过积极申请协调,向被执行人发放了2万元困难救助金。
为民维权,为法立信,无论面对大案、要案、难案,来者不拒,只要摆在面前,再硬的“骨头”,也毫无怨言地去“啃”。刘启海在办理刘学楷申请执行朱勇民间借贷纠纷案中,朱勇与刘学楷约定,对已查封的房屋解除查封用于抵押贷款先行偿还债务。朱勇拿到银行抵押贷款后转移财产。刘启海分析发现朱勇已涉嫌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果断移送侦查、起诉。最终法院以朱勇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罚款5000元,执行威慑力得以大大提升。
敢闯敢试:“做一个有智慧的执行法官”
刘启海勇于解放思想,敢于探索,勤于创新,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破解执行难题。“执行不是蛮干,动脑先于动手,斗智先于斗勇”,刘启海的座右铭张贴在办公室门口,时刻提醒着他做一个有智慧的执行法官。与宣传部、公安局、财政局、银行等部门组成执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向党委政府推送不主动履行执行义务特殊主体名单,采取引入执行悬赏机制、推出影院动漫视频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定制失信视频彩铃、完善执行保险机制等方式,促使执行力量联动聚合,形成强大的执行威慑力。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人民法院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关注报道,还促使90余名失信“老赖”纷纷主动“上门”还钱。
有这样一件长达18年的“执行不能”案件。2001年谭应莲在吴志章承包的工地上做零工时因预制板意外断落而身亡,经法院判决吴志章需承担4万余元的赔偿费。此时谭应莲的儿子蒲国涛年仅13岁。吴志章因此事故造成智力二级残疾无力履行义务。当事人双方的“特殊情况”,引起了刚进入执行局工作的刘启海注意。2018年9月,合江县法院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签署《执行救助保险协议》。保险救助机制运行以后,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这起案件,最终蒲国涛获得71965元的保险救助金。而当初那个13岁的少年,如今已是而立之年。在案款发放现场,蒲国涛默默流下了眼泪:“妈妈过世时我只有十多岁,本案的执行我几乎不抱希望,没有想到十八年后还能得到这笔赔偿款。妈妈您可以安息了。”
泸州天地神工酿酒公司因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欠债164余万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刘启海走访了解到该公司目前虽资金周转困难,但仍存有一线“生机”。如立马对土地进行“死封”并拍卖处置,企业必定死路一条。“既然有生存发展的可能,那就救一救,办案不能只是案结了事,而应是案结事了”,刘启海多次组织企业进行协商,在杜绝资产转移、法律规定允许范围内,对企业土地从“死封”,采用“活封”,再到“解封”,帮助企业完善土地产权,尽快实现土地资产的流转。果然,该公司成功寻到一家资质财力兼具的企业,接收了土地及有关资产,并出资偿还所有债务。新接手企业将其盘活,公司重新焕发了生机。“刘法官,空了再来我们厂区看看,现在可比之前更好了”,每每收到这样的邀请,刘启海总是溢出难掩的欣喜,觉得比“执行到位”更令人骄傲。
义方之引:“我回来跟你们战斗在一起”
当遇到疑难问题或大案要案,大家第一个想到找刘启海商量,而他也别无二样地坚持与大家战斗在一起。2018年6月15日晚10时,合江县法院一执行团队在重庆江北机场成功截获一失信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连夜将其带回合江协助调查,到达已是凌晨。刚加班忙完自己案子的刘启海,还是没有“忍住”,立马与战友们战斗在一起。凌晨两点过,案件方才成功执结,案款全部兑现。让人记忆犹新地是:一次外出到杭州学习,培训课程结束已是周五下午,本可以休息一晚返程,他硬是买了晚班的机票连夜赶回合江,参加次日周末执行攻坚战。“明明有正当理由‘偷个懒’,却不珍惜,哪有这样的人……”同事小蒲打趣又佩服地说道。在刘启海办公室里,有一张简易折叠床,它已陪着刘启海度过了无数个加班日子。
刘启海经常告诫青年干警,法官只有不为权、钱、情所动,追求自身形象的完善,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仰慕,才能真正成为司法权威的化身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他说得好,做得更好。2018年9月,刘启海执行团队从合江赶赴四川鑫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在地,成功将民工蒲辉周等被拖欠的208万元劳务工资划扣,赶在中秋节前将案款全部支付到位,整个案件执行仅10余天。血汗钱拿到手,申请人蒲辉周在中秋节当天给刘启海邮寄了一盒精美的月饼和一封感谢信。“真情我收下,月饼麻烦给他寄回去吧!”监察科同事深知刘启海为人,而这已是他无数次拒绝“好意”了。事后,蒲辉周向刘启海发来一条感谢信息,“谢谢刘法官这样有良知和责任心,你守住了社会底线!”
除繁重的执行工作之外,其他很多战场都能看到刘启海冲锋在前的身影。脱贫攻坚中,刘启海不怕苦、不怕累,为帮助贫困户解决饮水问题,烈日炎炎下装卸搬运水管;基层社会治理中,刘启海多次坐阵电台普法,录制《给您说法》普法短剧,积极延伸审执职能;疫情防控中,刘启海当先锋、打头阵,通宵值守高速路口,到社区挨家挨户排查,挺身而出站在防控一线……“我是党员,就应该冲在前”,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变的诺言。
在朝着“不让判决书成为一纸空文”的法治梦想道路上,刘启海这样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法官,初心如磐,坚守“执念”,如老黄牛一般不遗余力,跋山涉水、风雨兼程,始终坚持把简单的事干得出色,把复杂的事做有成效,交出了人民法官用忠诚担当、无悔奉献书写的满意答卷。合江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