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日记(一)

  
2025-09-19 17:37:40
     

□刘汇海
  
编者按
  
  从消防支队转业到公安队伍,九年一线的执勤生涯,凝结为110篇亲身经历的文字记录——它既是一本“民警日记”,也是一部平安成都的细节展示。
  
  作者说:“我希望借这些叙述,传递这座城市的温度,呈现平凡角落中的真诚与光亮。”是的,法治视角下的成都烟火气就在其中,本报今日起将摘录并连载,敬请关注。

  
  防盗栏与安全感
  
  这堆防盗栏谁放的啊?堆得跟小山似的!看来这家人生意真不赖。刘班长喊了好几声,都没人应,只好顺着防盗栏往前走。拐角有家黑乎乎的小店铺,里头正好有位大姐在。
  
  “大姐,前面空地上那堆防盗栏是您家的?”
  
  “是啊,咋啦?”
  
  正说着,一辆摩托车“嘎吱”一声停在了旁边。“啥子事?你是哪个?”车上的人问。
  
  “我是消防队的刘汇海,喊我刘班长就行!这铺子是您开的不?”
  
  “对对,我姓王,大家都喊我王师傅。”
  
  “前面大概两百米那儿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防盗栏是您家的吧?那可把消防栓堵得严严实实的!那是应急取水用的,可不能挡着,这都违反消防法了,您知道不?”
  
  “哎哟,真不好意思!我马上挪,马上挪!”王师傅笑着说,“放在那儿也不安全,前几天还被偷了,我赶紧送。最近实在忙,招不到人,我们全家又送货、又安装、又焊接。我在外头跑,老婆娃儿就在守铺子……”
  
  这是1995年,发生在成都双栅子街的一幕。打那以后,刘班长和王师傅就成了熟人。
  
  一晃十年过去了,刘班长成了刘队长。单位有批焊接的活儿,他特地开车去找王师傅。老王正坐在街边打磨防盗栏呢,一抬头就乐了:“哎哟!刘队长!十多年没见啦!”
  
  “生意还行不?帮我们焊点东西。”
  
  “还可以,但比不上以前咯!”王师傅边忙活边说,“您想嘛,现在城里条件好的都装了防盗栏。我们的生意都快转到二环外喽!下个月,我也准备搬到二环外干啦!”
  
  又是五年过去,刘主任(曾经的刘班长)发现家里防盗栏锈得厉害,一个电话打给王师傅:“老王,帮我把家里那防盗栏拆了吧,看着不安全。”
  
  “好嘞!马上到!”
  
  半小时后王师傅就上门了。俩人聊了起来,王师傅叹口气:“现在装防盗栏的人少咯,常常半个月才有一单生意……现在主要都是拆防盗栏的活儿。”
  
  “为啥呢?”刘主任问。
  
  “您想嘛,这些年公安打击盗窃好凶嘛!装了‘天网’,处处是监控,从来没听说哪家遭贼的。我们这行啊,入室盗窃多了生意才好……这样下去,我们都要关门咯!”
  
  “老王,要不你转行吧?”刘主任拍拍他,“现在监控这行刚起步,你不如去做监控安装!现在大家装监控不光防盗窃,也更注重人身安全。”
  
  “哎!你说得对!要跟到市场走嘛!谢谢您提醒!”转眼到了2024年,已经成为刘警官的他在电脑城偶遇正忙着送货的王师傅。老王特别高兴地告诉他,现在自己专送监控设备,儿子在这儿开了家监控专卖店。
  
  “幸好您当年提醒我转型啊!”王师傅感慨道,“要不然我可能就跟其他装防盗栏的师傅一样,早就下岗了……我都十多年没有听到盗窃的事了,成都治安这么好,哪个还装防盗栏哦?”
  
  说罢,王师傅又问:“刘警官,打听一件事,您说怪不怪,为何现在很少有盗窃的人呢?”
  
  “王师傅,这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人民富裕了,经济好了,物质条件改善,从根本上减少了为生计铤而走险的动机。第二,科技强警了,‘天网’工程、人脸识别等技术广泛应用,让犯罪分子‘无路可逃’。第三是高效勤务模式,公安人员24小时执勤、备勤和巡逻,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对,就是这样,人民的生活好了,公安更辛苦了。”
  
  就在2025年8月,有个法国人测试全球大城市治安水平——他在城市最繁华的市中心放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结果您猜怎么着?巴黎,8秒被顺走;伦敦,12秒;纽约,20秒;新加坡,30秒。而成都太古里,放了整整30分钟,压根没人碰!
  
  这个测试结果或许不够学术,却直观地印证了一个结论:成都,已成为全世界公认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从遍布窗台的防盗栏,到无处不在的“天网”监控,三十年时光记录的不只是一个行业的转型,更是一座城市在治安管理、科技应用和民生福祉上实现的巨大跨越。成都的安全感,不再需要冰冷的铁栏来定义,而是源于一套融入城市肌理的、高效而温暖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一个盘子得赔两百?
  
  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昨晚快10点的时候,一位阿姨气得直接拨了110报警,说餐厅非要她赔200块钱,可盘子明明完好无损,她越想越觉得这钱掏得冤!
  
  刘警官赶到现场一问,才理清楚来龙去脉。原来,晚上8点左右,张女士抱着狗走进这家餐厅——店里也没贴“禁止宠物入内”的提示,狗就安安静静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她一个人点了回锅肉、麻婆豆腐、素菜和汤,吃完饭结好账,顺手夹了点肉放在桌上收餐盘内,就把狗抱上桌让它吃起来了。结果刚好被其他顾客看到,反手就一个投诉到餐厅经理那儿。经理过来直接开口:要赔200块。张女士不干,她说我从吃饭到结束快两小时,没有一个人提醒我不能这样喂狗,你们现在突然说要赔,不合理吧?经理也挺硬气,说我们生意好、服务也没问题,只是真没注意到您带了狗。
  
  两边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让谁,僵持了半个多小时,只能请警察来评理。刘警官先确认了一下事实,问店方:“张女士说的你们有没有什么要补充或不同意的?”店方摇摇头说没有。其实这种纠纷民警一般都会建议双方自己协商,但看他们已经吵了十几分钟还没结果,刘警官索性掏出手机,现场搜了搜这类事情该怎么处理……他一边查一边跟双方说:“其实啊,餐厅的盘子毕竟是给人用餐的,拿来喂狗确实涉及卫生问题,狗的口水、细菌可能会残留,店家要额外消毒甚至更换,也能理解。”但他也转头向经理说:“不过咱们讲道理,张女士在这用餐两小时,店员如果早点发现、提醒一句,也许就没这纠纷了。再说,一个盘子真要两百块吗?能不能把成本说清楚一点?”
  
  查完资料,刘警官给了个建议:“要不这样,张女士您也退一步,道个歉、承担部分清洁或者盘子的费用,但金额咱们再商量。店家也反思一下,今后贴个标识或者主动提示,避免再出现这种尴尬事。”最后,双方都各退了一步,达成了和解。一场差点闹大的“盘子风波”,终于平静收场。
  
  所以说,出门带宠物,主人得多留个神;开门做生意,店家提醒也要做到位。你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