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2020-12-11 15:36:19
     

  成都市新都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让法治融入乡村振兴发展脉搏


  
  三河村特色风貌图


  
  三河村足球元素法治宣传阵地


  
  韩博怀调解纠纷现场


  
  三河村综治中心


  
  本报记者 赵文 见习记者 刘文慧 新都区司法局供图
  
  发生矛盾,找调解,可是调解不成怎么办?在成都市新都区有一个特别的调解办法,那就是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赛。一场足球赛后,双方当事人主动握手言和,矛盾纠纷在无形中被化解了。如今,“以球会友”的调解方式在新都已经全面推开。将本地特有的“足球文化”融入调解工作,是新都区践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有力探索。
  
  近年来,在新都区司法局的指导帮助下,三河村逐渐探索出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纠纷调解为抓手、产业文化普法为载体、法律服务为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体系。
  
  调解新模式足球文化变身调解好帮手

  
  “你们来评评理,到底哪个不对。”近日,在新都区斑竹园司法所,24岁的白某和25岁的曾某争执不休。两人聚餐后因言语不当发生了口角并上升至肢体冲突。经过现场调解,二人同意彼此负责对方的医药费,但在误工费等赔偿上又产生了分歧。“三河村的小伙子没有一个是不会踢足球的,我们这帮爱好足球的调解员组建了一支球队,看你们俩穿得也很运动,要不一起去踢一场?”见两人争执不下,“老韩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韩博怀搬出了“足球调解”,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后,满头大汗的白某率先向曾某表示不再追究误工费赔偿,两人握手言和、消弭误会。“‘七五’普法开展以来,三河村靠足球化解的纠纷已有3起。一颗小小的足球,不仅是缓和气氛、化解矛盾的好帮手,更凝聚着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巧心思。”新都区司法局局长潘兴建介绍。
  
  在拥有“成都足球第一村”美誉的三河村,足球早已成了当地村民最喜爱的体育活动。2009年,村里青年自发组织了斑竹园老男孩足球俱乐部;2015年,三河村修建了首个农村真草灯光标准足球场;今年9月,第六届宝柚杯足球超级联赛在三河村隆重开幕。
  
  今年,斑竹园司法所主动思考工作方法,在调解中引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足球文化”调解手段,在人民调解员队伍中组建“我爱调解”足球志愿服务队,韩博怀和三河村党支部书记谭杰是这支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踢足球既可以化解矛盾纠纷,同时还能锻炼身体,我们何乐而不为?”韩博怀介绍,在三河村,足球不仅只是一张文化名片,更是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好帮手。
  
  据了解,“七五”普法开展以来,三河村构建了由矛盾调解中心、韩博怀个人调解工作室、法律援助工作室和群众之家四部分组成的综治中心,打造了集法律咨询服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一体的法治前沿阵地。“可以说,群众的许多法律诉求都能在这方寸之间,得到妥善解决。通过村综治中心,我们将各类矛盾都处理在了萌芽阶段,有效减少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斑竹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廷凯介绍,五年来,三河村依托综治中心,发挥村中党员、网格员、巡逻队员作用,为400余人次提供了法律建议,处理事件20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80余件,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达100%、98%,全村无一件因调解不当而引发的群体事件。
  
  党建有机制多重保障助力法治落地生根
  
  “在‘小憩’共享空间,群众可以通过这台智能法律服务终端机,查询法律问题,共同探讨法律疑惑。”11月底,记者来到三河村“小憩”共享空间,新都区司法局工作人员正在向村民和参观者介绍智能法律服务终端机的使用方法。据了解,2019年10月,三河村启动文明实践站打造工作,像“小憩”共享空间一样的文明实践站早已遍地开花。
  
  如果说“小憩”共享是人们友好交往空间与和谐法治空间的突出代表,那么“馨空间”承担的则是党建活动场所与法治宣传阵地的双重作用。村书记谭杰还担任了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他说:“‘馨空间’是党建引领工作的核心区,平时有一部分工作都是在这里开展的。”“一村一法律顾问”政策落地后,三河村党总支和四川信诺达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进行了结对共建,邀请律师担任村法律顾问。2017年,三河村与李某签订了租期10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将10余户农户的20余亩土地流转给李某发展花木栽种。由于花木栽种园未能如期建成,李某未依约支付2018年的租金,三河村求助村法律顾问后,此事得到圆满解决。
  
  目前,三河村整合公共法律资源,实现了村中社会项目实施“一站式”法律服务。律师已参与村规民约修订5次,审查土地流转、经济合作合同13份。“我们坚持的是‘文旅兴村、文明润村’的总体思路。”谭杰说,法治落地生根,文明才能蔚然成风。为此,三河村从健全治理机制、加强纠纷调解、坚持产业文化融合方面入手,村党支部牵头建立了多重保障制度。
  
  健全治理机制、实现管理“规范化”,村法律顾问协助三河村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管理》《合同合法性审查》等20余项制度,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从源头上推进依法治村。加强纠纷调解、促进社会“稳定化”,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网格员作用,做到了矛盾纠纷“发现得早,控制得了,处理得好”。坚持产业文化融合、促进普法“新颖化”,三河村不仅在球赛中融入“公平、公正、规则”的法治理念,传播“公正平等”法治原则,还利用重阳节、儿童节等时间节点开展涉农、留守老人儿童保护等主题法治宣传,将普法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正是由于党建工作和制度保障,三河村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党组织”和“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普法多形式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
  
  新都区斑竹园三河村的刘氏宗祠距今已有230年历史。2016年,刘氏宗祠入选成都市第六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为了传承百年宗祠文化底蕴,三河村村委会出资修复了刘氏宗祠,成立了三河村文物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祠堂内开展全覆盖文物安全检查。为了做好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打击文物犯罪,三河村两委、网格员、巡逻员等深入农户,积极开展《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
  
  如今,刘氏宗祠成为该村著名的文化景点,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对刘氏宗祠的保护性修缮是该村传统文化和法治文化充分融合的缩影,法治建设、文化传承、旅游经济形成了良性循环。
  
  每年的“3·15”“6·26”“12·4”等重要时间节点,新都区司法局都会组织开展街头法治宣传。
  
  普法宣传不仅走上了街头,微党校也是三河村法治宣传的重要阵地。电信诈骗的套路有哪些,婚姻中出现矛盾怎么寻求法律帮助……在三河村微党校,一场场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大讲堂”轮番“上演”。“微党校会邀请具备一定专业法律知识的群众,开展‘群众讲法’等系列活动。”新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普法工作中该村还引进了“智青年”法律公益组织并成立“智青年”党支部,建立普法志愿者常态化法治宣传机制,把法律热点编排成“情景党课”深入农家院落。
  
  法治宣传从“微”出发,法治教育做“活”有趣。目前,三河村已开展“法治大讲堂”50余场,“智青年”法治讲座等活动40余场,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如今,法治文化融入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三河村创造性地将非物质文化棕编艺术品传承、注册地域保护“新都柚”品牌和法治宣传结合起来,把文化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变为法治宣传的载体。截至目前,三河村已连续举办了5届“宝柚杯”和3届“柚宝杯”足球联赛,每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从构建“产业—法治—品牌”普法新形式,再到走出了富含法治特色的“赛事—品牌—旅游—产品”产业之路,三河村不仅实现了从“软弱涣散党组织”到“省先进党组织””的华丽转身,更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向好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12760元增长到了23423元。